《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正确理解植树问题中的总长、间隔间隔 、 间隔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2)通过动手摆、动手画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究新知,进一步理解植树问题中间隔数和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学会数学考虑。
(3)浸透《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正确理解植树问题中的总长、间隔间隔 、 间隔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2)通过动手摆、动手画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究新知,进一步理解植树问题中间隔数和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学会数学考虑。
(3)浸透数形结合、一一对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从而掌握间隔数和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4)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和“植树”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摆、动手画等数学活动过程加深理解植树问题中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抽象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把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同化为“植树问题",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灵敏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课前:学生自学《学习任务单》及观看微课。
课堂:讨论及汇报展示,知识内化
教具、学具:课件、小棒、筷子等
学习资源:《植树问题》微课、课前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布置大家在家里观看了《植树问题》的微课,!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讨论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的
二、知识疏理
(一)汇报学习收获。
收获预设:①间隔的含义
②植树问题公式
③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
④间隔数和棵树的关系
……
请学生答复,并举例说明,老师板书。
提出质疑及困惑
困惑预设:①两端都不种时,头或尾的间隔算间隔吗?
②对植树问题公式的理解.
③不同情况下,如何正确理解间隔数和棵树的关系?
……
针对出现不同的问题,可进展小组讨论,再汇报解决。
(三)难点释疑,知识内化
出示《植树问题》课件
自我检测:
(1)两端都种
总 长(米)
间隔间隔 (米)
间隔数(个)
棵 数(棵)
100
5
200
10
20
21
学生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汇报.
(2)有一条长1800米的公路,在公路的一侧每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定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