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应当赏罚分明
海门开发区幼儿园 大三班 陈逸楠妈妈 沈娟
教育十八般武艺,一样也不能缺,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赏识与惩罚,只要遵循教育之本质规律,使用什么方式都是可以的,因地制宜,因时而适。
父母的赏罚分明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教育孩子应当赏罚分明
海门开发区幼儿园 大三班 陈逸楠妈妈 沈娟
教育十八般武艺,一样也不能缺,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赏识与惩罚,只要遵循教育之本质规律,使用什么方式都是可以的,因地制宜,因时而适。
父母的赏罚分明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爱憎分明的,而非是非不分。能赏能罚的果断,本身就是一种魅力,能让孩子心服口服。
作为一种教育方式,赏识与惩罚要始终围绕唤醒潜能而进行:在赏识时,要唤醒孩子的争强好胜心理,让他们感觉到,赏识是为了促其更进一步;在惩罚孩子时,要唤醒他们的自尊自信,让他们感觉到,接受惩罚是为了更好地做人。要做到这一点,父母需要掌握一些赏罚的艺术:
该赏识时要赏识,但一定要有限度,周弘老师的《赏识你的孩子》出版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赏识教育也成为家庭教育中一个热门的话题。
周弘老师的著作是非常有力量、非常感染人的。他通过自己对女儿周婷婷——一个聋哑孩子的成功教育实践,提出了赏识成功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也就是说,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应该说,赏识教育的提出对于中国家庭教育而言是一剂良药。因为长期以来,中国的父母们习惯了对孩子指责、挑剔、贬低,孩子即使有了进步也被要求“不要骄傲”、“好上加好”,如果不如人意就更不用说了。缺乏赏识、肯定、赞美的激励机制,孩子的成长很多时候显得动力不足。
“赏识”有点像精神上的兴奋剂。它的确可以让人精神一振,力量倍增。比如,在孩子做了好事、考了好分数、解决了学习生活上的一些难题时,父母的一声祝贺、一个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都能让孩子从内心感知父母的重视,这样的体悟通常能转化为孩子积极上进的动力,不断完善自己,追求更高的目标。
但是,在大批父母以“赏识”为圣经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指出“赏识教育”的局限所在。赏识毕竟只是众多教育手段中的一种。既然是手段,它就缺乏作为一种模式来推广的根基。周弘老师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特殊教育作为出发点的,在这个领域里,赏识可能比其他任何手段都更重要;而对于一般孩子来说,赏识不可滥用。我们需要认识赏识的作用,但也不能把赏识作为万用万灵的法宝。
孩子是需要赏识的,每个孩子都需要赏识,但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使用“赏识”。我们需要就赏识这种教育手段提出一定的原则、标准和尺度,再好的药也有个分量限制。
运用赏识的第一条原则:让孩子自我赏识
最有效的赏识来自自身的赏识,父母的赏识纵然能激励孩子不断上进,但父母外在的赏识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时时给以赏识,父母有时候可能看
教子故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