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展览观后感
近几天我去参加了关于机场地区发展历程的展览,收获非同一般,我没想到自己居然对自己生活了如此久的第二家乡这么不熟悉。
在展览的开始,我们来到一层,随着讲解员声情并茂,以及展柜里的珍贵展品被我们尽收眼底,我的时间数轴去参观下一个重要的时间段,在二层我们看到了一些机场的发展机场当时已经有了一个独立的机场但是当时的机场太小,不够所有的人都可以坐的,所以当时坐飞机是一个象征,只有县团级以上的人物才能坐飞机之后这个导游还给我们讲了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于1958年03月02日投入使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首个投入使用的民用机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四个开通国际航班的机场。机场建成时仅有一座小型候机楼,称为机场南楼,主要用于Ⅵp乘客和包租的飞机。之后我们就上了三楼在哪里我们看了一个11分钟的一个沙画作品,这个沙画让我感触很深,在这个沙画里面主要是讲了三个老人对机场发展的经历和见闻,让我听后感触很深最后他给我们讲了首都机场是中国三大门户复合枢纽之一、环渤海地区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群成员、世界超大型机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建成于1958年。1980年1月1日,t1航站楼及停机坪、楼前停车场等配套工程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1999年11月1日,t2航站楼正式投入使用,同时t1航站楼开始停用装修。2004年9月20日,t1航站楼重新投入使用。2008年春,机场扩建工程完工。截至2017年7月,北京首都方米;有两条4e级跑道、一条4f级跑道,长宽分别为3800×60米、3200×50米、3800米×60米;机位共314个;共开通国内外航线252条。2018年9月,2017年全球最繁忙机场排名出炉,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排名第2位
——————顾匡
改革开放40周年——机场的变化
我很荣幸在上周四中午参观了机场老年俱乐部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念展。
我们顺着地上的时间轴,从1950年开始我,我们顺着一层的展柜看到了当时建国之初也是刚建成机场的时候,在机场工作的员工的证件以及必需品。其中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一个“小物件”上面有红色的五角星镶着“八一”两个字,外面是2个张开了翅膀的金色羽翼,这就是那时候在机场工作的员工必备的——航徽。通过听讲解员的讲解我了解到:这在当时就是在机场工作的员工的身份的象征。当初,在如今359车站的地方,专门会有人检查每位员工是否有佩戴航徽,如果忘记带了,那就必须得回家去取。可见,一枚小小的航徽,发挥着如此大的作用。
接着,我在展柜中看到了周总理那时候用过的剃须刀,是德国“双立人”牌子的,由此,我不难想象到,首都机场见证了多少我国与外国的友好交流。
紧接着,我们上了2层,在楼梯的2侧,布满了当时的照片,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张,就是一张黑白照片,上面有一辆很老的车,但是车却很奇怪,他没有反光镜,当时讲解人员让我们猜一猜这到底是为什么,我们没有想到,就连我们的老师也不知道。最后,讲解员才告诉我们这是因为在建国之初,我们这辆车的寓意是共产主义永不走回头路,一直向前进。不仅这辆车,当时的所有车,全部都是这样。在接着向前走,我看到了不同时期,不同的人和t0的合影,我可以看出,t0和现在的差别真的很大,以前t0上面挂着毛主席的像,而到后来
机场展览观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