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变更自己存在的“我已经尽心尽责了”的肤浅相识,重新相识自己的岗位职责,不断提高自己的相识,只有相识到位,并努力提高,才能真正做到“尽责”,实现“责任提升实力”
三、干事魄力不够,“不敢为、不敢担”——“躲怕推”方面
主要表现
不讲是非,只讲世故。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和所谓的“潜规则”, 讲原则、不顾真理、只讲关系,只看领导怎么说,只看上级怎么讲,只看书面材料怎么写,就是不看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其根本在于把个人的利害得失看得高于一切。
不讲有功,只求无过。在其位不谋其政,遇到冲突围着走,听到群众诉求躲著行,推读扯皮、教行塞责,假悟“真道”之名,行庸政懒政之实。
不讲指责,只讲和气。习惯于当老好人,讲团和气,对问题不敢说不敢讲。有的当面不说背后说,平常不说关键时候乱说。更有基者,身陷其中推被助澜。四是不敢担责,只会读过。做事怕担责任,患得患失。
产生问题缘由
一是缺乏担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形象地说明做官就要履行职责,为民办事,否则就失去了做官的至少资格。部分领导干部认为,当前从严治
- 3大胆负责的志气。
四、实力素养不高,“不会为、不会担”——“慵懒散”方面
主要表现
自身素养欠缺,实力有待加强。个别领导干部忙于事务性工作,不能集中精力学习,造成\"书到用时方觉少\",遇到工作难题,尽管想创建性地开展工作,却拿不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建议;有的觉得须要提高的方面和须要学习的学问太多,跟不上时代的改变、形势的发展,造成了不知怎么学、学什么的现象;有的满意于工作能应付,问题能处理,不注意在工作中总结阅历,摸索规律,影响了工作的创新与深化;这些问题导致个别领导干部不能创建性地开展工作。
工作缺乏主见,人云亦云,迷信、沉醉于他人阅历;不能将上级政策与本地实际有效结合,照抄照搬;习惯于凭老阅历办事,满意于运用简洁的直线思维来思索和解决问题,对待出现的问题只满意或只看到一种答案,不能主动思索多种答案并从中选择出最佳答案;在面对和处理困难问题和局面时,习惯于在\"是\"与\"非\"、\"行\"与\"否\"之间进行简洁的选择,思维不开拓,视野不开阔,心有余而力不足。
面对新常态无所适从。思想观念转变不刚好,存在惯性思维和路径依靠,甚至出现本事恐慌、实力不足,把新常态作为口号,以会议传达会议、以文件传达文件,甘当“二传手”。
面对新问题难以决断。该决策的不决策,该拍板的不拍板,凡事层层请示汇报:有的同志对原来自己能够单独拍板的事,非要召开会议探讨探讨,看似作风民主、决策民主,实际目的是有责任大家共同担当。
面对新任务手足无措。遇到麻烦问题“向上看”,遇到繁重任务“向下看”,遇到发展差距“向后看”。
产生问题缘由
。对党的大政方针、改革精神学的不透,悟的不深。学用结合不紧密,学用“两张皮”。存在懒散思想,怕学、厌学、愁学。
。缺乏专业眼光和专业素养,对本职工作不懂行、不在行、不内行,对工作状况不熟识、不了解、不对比。
“五弊”对照检查材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