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庸心得体会.docx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那么,中庸原委是什么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把握中庸对我们生活的指导意义呢?
关于中庸的说明有许多许多。我们去读《论语》,读《礼记》的《中庸》,都可以读到许多的注解。但我觉得,中庸可以总结理解为这样两句话:中就是不走极端,庸就是不唱高调。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字。
孟子讲,人当中有一种,叫做圣人。他们是“人伦之至”(《孟子·离娄上》),也就是道德品质最优秀、最高尚的人,比如伯夷,比如伊尹,比如柳下惠,比如孔夫子。这四个,是圣人的代表,也是四个典型。伯夷叫“圣之清者”,就是圣人当中最清高的。伊尹叫“圣之任者”,就是圣人当中最负责任的。柳下惠叫“圣之和者”,就是圣人当中最随和的。孔子呢?叫“圣之时者”,所谓“圣之时者”,就是圣人当中最识时务的。
在《公孙丑上》和《万章下》,孟子对伯夷的清高都有描述。大体上说,此人的特点和原则,是不好不道德的东西不看,叫做“目不识恶色”。不好不道德的言论不听,叫做“耳不听恶声”。不是合格的君主他不侍奉,叫做“非其君不侍”。不是合格的民众他不领导,叫做“非其民不使”。假如政府里面有坏人,他不去做官,羞与同列,叫做“不立于恶人之朝”。也不跟坏人说话,叫做“不与恶人言”。假如是某个人,他认为是个坏人,或者道德品质不好,或者有污点,不干净,哪怕是他的老乡,也躲得远远的,避之生怕不及。所以,伯夷是圣人当中最清高的。










柳下惠正好相反。哪怕君主是昏君、暴君,他也去做官,不以这样的领导为耻辱,叫做“不羞污君”。给他的官位再小,也去做,叫做“不卑小官”。和乡亲们一起,哪怕这些人都是道德品质低下的,都是有道德污点的,他也不离开,他跟你笑眯眯的(“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在柳下惠看来,他是他,我是我。他有毛病,不等于我也有啊!莫非他的恶劣品质,会像麻风病一样传染到我吗?不会的。那我干吗不跟他们在一起?我跟谁都可以在一起,好人坏人我都来往。
孟子说,这两个人影响都很大,和伯夷在一起,贪欲的人会变得廉洁,软弱的人会变得英勇,叫做“顽夫廉,懦夫有立志”。柳下惠则能使狭隘的人变得宽容,苛刻的人变得敦厚,叫做“鄙夫宽,薄夫敦”。所以,这两个,都是圣人,都能起道德表率作用。










但是,孟子还是说“君子不由也”(《孟子·公孙丑上》)。君子不向他们学习。为什么?走极端。孟子说,伯夷的问题太清高了。柳下惠又太随和 。他们的清高和随和,都过了头。由此可见,中庸是不走极端。
所谓不走极端,其实包括两个方面:既不缺位,也不越位;既不过头,也不掉队。据《论语·先进》,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说“师与商也孰贤”。师,就是孔子的学生颛孙师,字子张;商,就是孔子的学生卜商,字子夏。子贡的意思,是问子张和子夏这两个学生,老师觉得哪个更优秀一点?孔子回答说“师也过,商也不及”,意思是子张这个人走过头,子夏这 个人跟不上。于是子贡问孔子,那么是不是子张比子夏强一点呢?孔子明显并不这么认为,他说了特别重要的四个字—— 过犹不及。
走过头等于跟不上。为什么?不“中”。 冯友兰先生曾经做过形象的比方:比如由上海去无锡,停在无锡则为恰好,走过无锡停到南京则为太过,还没走到无锡就停在苏州则为不及。 公元前三世纪宋玉描写一位美女时的说法:“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番描写是说美女的身体、容颜“恰到好处”,即儒家所谓的“中”。

中庸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aha
  • 文件大小33 KB
  • 时间2022-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