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勐朗镇养牛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作者:
[摘 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畜牧业的发展,农业就很难起基础作用,大力发展养牛业草场资源丰富,但没有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和科学开发利用,造成草产量低,质量差;第二丰富的农作物桔杆利用率低和不够科学,目前利用率只占总资源的30%左右;第三热区资源条件也未能开发利用,在养牛业生产中还存在营养不能全年均衡供给,仍靠自然草场放牧为主,牛生长出“夏饱,秋肥,冬瘦,春死”等问题。
投入不足,草料及防疫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适应不了畜牧业产业化生产发展的需求。
缺乏龙头企业养值和加工营销户的带动,肉牛生产仍处于自发的个体家庭式养殖和分散经营状况,规模经营层次低,市场开拓力差,拿不出拳头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2. 肉牛生产有利条件:
勐朗镇将列为澜沧县重点扶持养肉牛乡镇之一,加之勐朗镇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肉牛生产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第一,草料资源丰富,根据草山普查资料显示,,草场植被牧草种类繁多,达300余种,其中优质牧草有10余种。年草产量可达20万吨。此外,还有水稻、玉米、甘蔗等农作物桔杆饲料资源26万吨,可充分合理利用;第二,气候适宜,水热、阳光充足,立体气候特点突出,适宜牧草和牲畜的生长系列,可为转变传统的放牧养畜方式,实施种草养畜提供较好的基础条件;第三,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较大的牛群存栏基础,养牛户在长期饲养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全镇2015年牛存栏12542头,其中能繁母牛3532头,存栏居全县首位;第四,政策机遇好,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还草战略以及省、市、县政府把畜牧业列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及扩群母牛项目的扶持等,为发展畜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
发展思路,围绕“三农”政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走市场引导,政府扶持,龙头带动,农民参与”之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依托资源优势,抓住国际市场对肉牛的需求和实施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还草的草原生态建设的良好机遇,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的肉牛养殖大户,抓点带面,主攻出栏率、商品率的个体产肉量,提高养畜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真正把我镇的畜牧业培育成富民兴镇的支柱产业。具体抓好以下措施:
镇村各级政府领导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增强发展畜牧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真抓实干。要发展畜牧业,政策是前提,科技是根本,投入是保障,制定扶持发展政策,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
加快牛种改良
加强肉牛良种推广体系建设,加大改良力度,提高肉牛生产性能。重点推广肉牛冻精改良的技术,加强宣传培训,建立完善肉牛冻精改良配种点,积极开展冻精改良配种,提高冻精改良杂交牛的覆盖面。同时,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对边远村社扶持建立一定的本地良种公牛配种户,抓好科学选育选配知识宣传,避免近亲繁殖,品种的退化,提高其生产性能。
加快肉牛适度养殖生产,重点扶持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肉牛养殖示范户,突出重点,狠抓示范,以点带面,使肉牛生产足步走向专业化,规模化,产
浅谈勐朗镇养牛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