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米诺环素与碘合剂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的疗效比较
作者:
摘要:目的 探讨盐酸米诺环素与碘合剂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eated every 3 effectively maintain drug concentration.
Key words:Minocycline hydrochloride;Iodine mixture;Peri-implantinflammation;Gingival crevicular bleeding index;Probing depth
種植体周围炎(peri-implant inflammation)是临床口腔科种植修复后常见疾病,种植体和周围组织病理状态的统称,指发生在口腔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可逆炎症,根本病因是种植体上的细菌微生物[1]。由于患者口腔卫生不良,造成种植体周围菌斑堆积,刺激机体产生炎症反应[2],其临床表现为黏膜的红肿、探诊出血甚至溢脓等,可导致持续性骨吸收、种植修复后骨结合失败、种植体松动等合并症状,也是种植失败的主要原因[3]。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对于提高种植修复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4],种植体周围炎龈下菌斑的菌群类似于牙周炎,微生物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治疗可参考牙周炎用药方案。全身抗厌氧菌药物治疗可减缓甚至阻止炎症的进一步发展,但是长期使用导致机体耐药性增加,临床使用必须全面兼顾各类因素决定[5]。较全身用药而言,局部用药针对性更强、使用剂量较少、特异性杀菌效果增加、耐药性下降,以四环素类、硝基咪唑类及氯己定类等抗生素为主[6]。盐酸米诺环素、碘合剂是临床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局部常用药物,可有效促进牙周组织再生[7]。本研究结合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292例临床资料,探讨盐酸米诺环素与碘合剂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总院就诊的292例种植体周围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46例。观察组男89例,女57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岁;种植体153枚。对照组男85例,女61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岁;种植体155枚。两组性别、年龄、种植体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①符合植体周围炎的相关诊断标准[8];②种植体修复完成≥6个月;③龈沟出血指数(sulcular bleeding index,SBI)≥1,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4 mm,或出现溢脓窦道;④X线显示种植体有骨吸收透影区。
①种植体松动者;②近3个月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抑菌斑药物治疗者;③严重脑、肺、肝、肾功能障碍者;④吸烟者;⑤研究药物过敏者。
所有患者给予生理盐水冲洗,全口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种植体周
盐酸米诺环素与碘合剂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的疗效比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