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薄壳山核桃缀叶丛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薄壳山核桃缀叶丛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作者:

摘 要: 文章详细介绍了缀叶丛螟为害薄壳山核桃的发生规律、各虫态的发展历期、形态特征,并对该害虫的防治时期和防治方育快,稍有不慎极易造成爆发危害,是当前薄壳山核桃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要重点防治的主要害虫之一。现将该害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仅供大家参考。
1 名称及寄主范围
缀叶丛螟(Locastra muscosalis Walker)又称核桃缀叶螟、木橑粘虫,为鳞翅目,螟蛾科[1]。缀叶丛螟喜食核桃[2]、薄壳山核桃[3]、核桃楸,同时为害多种林木:枫香、黄连木、南酸枣、盐肤木、黄栌、悬铃木、火炬树等。
2 形态特征
成虫
雌成虫体长14~18 mm,展翅32~ 36 mm。雄成虫体长12~14 mm,展翅25~28 mm。体黄褐色,复眼绿褐色,触角丝状,足褐色。前翅中部有一黑褐色横带,锯齿形深褐色,外横线褐色弯曲如波纹,内外横线之间深栗褐色,前翅靠近前缘有两个黑斑点,外缘线浅灰白色,亚外缘线黑色,中室灰褐色,外缘顶角至肩角深灰色,基角黑褐色,顶角有一黄褐色小眼点。后翅灰褐色,近外缘色较深,向外逐渐减淡,近外缘处有一新月形黄白斑。雄虫前腿节无绒毛,雌虫前腿具有绒毛。

卵椭圆形,初产浅豆绿色,密集排列成鱼鳞状,产于叶片背面、主脉两侧,一般每块卵1~100粒。卵壳布满网状纹,有粘液,粘着牢固。
幼虫
幼虫初孵时为乳白色,渐变乳黄色,头部和臀板为黑色。每蜕一次皮后虫体,色泽逐渐转深。成熟幼虫长31~42 mm,头黑色,有光泽,宽约3 mm。前胸背板黑褐色,中间有1条浅色纵沟。背中线宽阔,杏红色,亚背线与气门线间基色为黑褐色,间有黄褐色斑纹,气门线以下为棕黄至浅黄色,臀板黑褐色,腹面和足均深黄色,全体有白色短毛。

蛹长12~19 mm,黄褐色、黑褐色至黑色。

茧灰褐色,革质,扁椭圆形,长16~20 mm,宽8~12 mm ,结实,近似牛皮纸。
3 发生规律
在皖北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薄壳山核桃根部附近土壤内结茧越冬,土壤深度一般在表层10 cm以内。翌年4月末5月初化蛹,蛹期20~25 d。至5月末6月初羽化成虫。成虫常于凌晨羽化,夜晚活跃,以上半夜最盛,飞行迅速,有很强的趋光性。羽化1 d后交尾,1~2 d后开始产卵,卵多产在薄壳山核桃叶片背面。成虫寿命 3~5 d,产卵后死去。一般经 2~3 昼夜,在临近叶片上连续产卵多块,每块有卵 30~100 粒不等。初产卵浅豆绿色,受精卵24 h后逐渐由绿变赤红色(未受精卵不变色),孵化前变成黑褐色。卵经 7~10 d 孵化幼虫,孵化率 95%左右。6月中旬是幼蟲孵化期,6月下旬幼虫为害显见,7 月中旬为害盛期。一卵块孵化几十头至上百头幼虫,初孵幼虫将临近枝叶片吐丝结网,形成大巢粘在一起,舔食叶肉,保留表皮和网状叶脉。此时幼虫活泼,白天在网内叶片上四处游走,蜕皮、排泄全部在网幕中进行。为害叶片多处于树冠外围及中上部,不易被发现。1~2 龄幼虫取食量较小,仅取食叶肉。3龄后食量增加,取食叶片仅保留叶脉。

薄壳山核桃缀叶丛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湘云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