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的媒介伦理.doc1 新媒体语境下的媒介伦理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似乎引起了传统媒介的巨大恐慌, 传统媒体逐渐感受到压力所在。于是乎, 传统媒体纷纷与新媒体进行互动, 或是以新媒体作为自己的信息源, 来提升自身新闻报道的趣味; 又或是与新媒体互动, 建立起了新闻网站。这一切都是可行的, 但是传统媒体切不可忘记的就是媒介伦理道德、职业道德操守, 这永远是悬在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媒介伦理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 ( 2013 ) 99-0029-02 若到年底进行 2013 年网络流行语的盘点,“丁锦昊到此一游”和“校长, 开房找我”相比榜上有名。实际上, 这些网络语言的风靡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更多的是对当年发生的热点事件的记录。而在它们风靡的背后, 传统媒体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 这种作用究竟是好是坏, 还有待研究。首先看一下在丁锦昊事件中, 传统媒体的表现。自微博上被博友爆出图片, 并附上小段文字叙述后, 传统媒体似乎疯狂了。的确, 又是一个好的新闻点, 于是大家一拥而上, 纷纷指责中国人的素质问题。虽然这件事就其本身而言, 确实关乎到孩子的错误。但是, 当媒体将矛头纷纷指向一 2 个未成年孩子时,媒介伦理似乎也被弃之一边了。再看“校长, 开房找我”一事, 这件事本身倒是与《环球时报》无关, 谁知后来还是来了一个小插曲。对于苍井空遭 p图, 并在微博上流传,《环球时报》并未查证信息的真实性, 就将其作为新闻信息源, 用作评论的材料。这种行为不仅是未完成自身的报道任务、履行自己的工作责任感,更多的是整个媒介的道德操守的丧失。对于这一事件,有足够多的爆点,于是不顾一切的往前冲, 只为博得更多的关注度, 名声好坏似乎无关紧要了。新媒体的出现一直被传统媒体视为异常巨大的危机,虽然有点夸张, 但是新媒体确实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首先, 在它出现之前, 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在新闻界一直颇受人们的欢迎与喜爱。但是现在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和表现形式, 这一点看一下微博近几年的飞速发展就不得而知了。其次,传统媒体的经济命脉——广告被削弱, 新媒体瓜分了一部分市场,导致传统媒体生存困难。仅 2009 年美国就关闭了 105 家报纸,近几年数量更是不断上升。在地位上和经济上, 新媒体都扼住了传统媒体的咽喉, 使其发展之路越来越不易。在这种情况下, 传统媒体又该如何前行?从近几年媒介行业的发展状况来看,传统媒体好像已经找到了生存之道了。 1 报网互动传统媒体纷纷借力网站,形成内容的共享,以此带动报纸的发展。通过网站, 报纸首先可以获得更多的新闻源。互联网的出现使得论坛、电子 3 邮箱、留言板等方式成为了向全社会征集信源的手段。另网站成为了新型的发布平台, 吸引网民的加入从而扩大其受众规模。这种借助互联网的方式目前非常流行, 在很多纸媒的报道中能都体现出来。但是它的发展似乎走向了一条错误的道路。正如文章开头所阐述的两个事例, 两家媒体都是以互联网为信信息源,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错误。究其问题核心,仍然是职业操守不够,职业观念不强,责任意识薄弱。 2 媒介融合 1993 年 12月6日,《杭州日报· 下午版》通过该市的联机服务网络进行传输,由此拉开了中国报纸网络化的序幕。此后,
新媒体语境下的媒介伦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