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家访”形成教育合力.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家访”形成教育合力
作者:马春广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过程中要充满爱和期待,如果把一份爱心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家访在增进、加强“家访”形成教育合力
作者:马春广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过程中要充满爱和期待,如果把一份爱心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家访在增进、加强家校间的沟通与联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访是教师与学生、家长联系和沟通的桥梁,是教师与家长达成共识的纽带,是实现教育过程的关键环节。多年来,笔者所在学校坚持“全员导师制”,坚持“全员家访”,每个月家访的次数不少于3次。通过家访,促进家校和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全员育人导师制、家访制
家访是联系学校和家庭的一座桥梁,是实现家校合力育人、全程育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做好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的一个重要举措。
2013年建校伊始,学校就明确“吾同为公”的办学理念。其中的“同”,既有“共同”之意,亦有“儿童”之涵。7年来,在“全员育人导师制”日渐完善之际,学校顺势而为推出“全员育人家访制”,看似小小的家访,访出了教师育人新活力,访出了“校家同创”新合力。
针对城市人口的加速流动,学生家庭背景结构复杂这一现状,从2013年开始,学校除了对全校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调查,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习惯养成和生活环境外,还总结梳理出导师制工作的形式、内容和效果等,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定期普访和主题家访。
在我校,家访形象地比喻为“234”模式:“2”,即每个月导师与学生共进午餐、促膝交流两次,通过共进午餐这种轻松的方式,导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分担学生的哀愁烦恼,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心理动态;“3”,即导师每个月都要3次走进家庭进行家访,通过对孩子家庭的深入了解和交流,会让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变得融洽,随后导师对学生的各项指导也能水到渠成;“4”,即导师与学生每个月要谈话4次,学生也会主动通过座谈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中的情况。教师家访升华了教育的意义,唤醒了教师的育人激情,找到了工作背后的成就感。
以爱育人,谱写家访故事
家访故事一:有个叫小慧的女孩,平时在学校表现乖巧,但学习成绩一般,不太合群。那天学校王老师正好家访,却听到她对家长咆哮:“你又没读过书,有什么资格说我成绩不好?你走开,别管我。”王老师走进家中,才知道这个孩子不为人知的一面:由于家庭经济一般,小慧从小自尊心强,觉得为什么偏偏是自己生活在这样的“破烂”家庭。后来,王老师与她耐心沟通,并在多次家访后持续跟进,同时与义工团队联系,对这个家庭开展了帮扶救助。现在小慧的变化可大了。感恩日为同学举行家务活动分享会,对父母孝顺,与老师也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家访故事二:八年级学生小马是一个有听力障碍的孩子。刚进入初中时,学业的压力、与同学沟通的障碍,让小马对读书一度产生了恐惧,甚至几次对妈妈说不想上学了。学校班主任雷老师的家访,打破了这个僵局。一天晚上,雷老师对小马家长说:“千万不要把孩子的缺陷当负担,多一点阳光心态,孩子的路才会越走越宽。”不仅如此,雷老师与其他任课教师专门进

“家访”形成教育合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碧痕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3-2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