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注08年历史《考试说明》与07年知识点的变化
(1)中国古代史:
知识点“秦始皇的历史功过”改为“秦始皇的历史作用”,“汉武帝的大一统”变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已包含13、14课)”。增加“官渡之战”。能力要求的变化:“贞观之治”“隋唐科举制度”“清朝君权的强化”能力要求升级为“理解能力”层次。
(2)中国近现代史:
知识点增加“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地位和作用”“鸦片战争的影响”能力要求升级为“理解能力”。《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洋务运动的地位的作用、戊戌变法的影响、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能力要求升级为“理解能力、应用能力”。
(3)世界历史: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工业革命的影响、美苏争霸能力要求升级为“理解能力”;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和影响能力要求升级为“应用能力”。“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苏联解体、冷战政策由“理解能力”变为“识记能力”
对2008年《考试说明》变化的一些认识:适当增加了考试内容要点和对知识点能力要求的调整,使《考试说明》更注重学科特点,进一步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并力图实现能力立意和价值立意。调整的内容必然要在中考命题中有所体现。
二、处理好《中考说明》、《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教科书这三者的关系,回归历史课本的复习。
初中《历史课程课程标准》是初中历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也是落实课改精神的指南针。因此中考命题人必须研究它,在试题中体现课改精神。历史《中考说明》是我市历史学科中考教学与复习工作的重要依据,它根据我市教学的具体实际情况,对《历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化,便于教、学、考三个方面的操作。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必须要认真研究和学习《中考说明》,把握其精神,明确考试要求,为师生复时教学的重要文本,也是落实课标和中考说明的平台。因此要认识教材的重要性,中考历史冲刺复习阶段,要依据历史《中考说明》,回归历史教科书,具体做法如下:
(1)依据历史《中考说明》通读课本,查漏补缺
通读课本,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搞清知识结构,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对那些记忆不清、记忆不牢的知识可以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在阅读时,应充分利用历史的逻辑特点,积极开展自我启发思维,即在阅读过程中应不断地在适当的地方暂停下来,主动地进行抽象、分析、综合、归纳。
(2)精读课本中的粗体字,巩固基本概念
初中历史的基础知识,在课本上主要以粗体字的形式反映出来,这些堪称为知识的精华。复习过程中应认真地读这些粗体字,反复咀嚼,仔细品味,这样,能起到巩固和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历史理论知识的效果。对每个章节中的小字部分也应特别注意。
(3)读课本的名言、名句,掌握典型材料的分析
课本上的名言、名句有极强的时代性,在做以这些名言、名句为题材的材料题时。认真分析这些名言、名句,对帮助理清解题思路、解题过程都有一定的作用。课本上的习题也涉及到一些名言、名句,复习时要认真研究书上的名言、名句,找出它们所涉及的知识点。并吃透这些知识点,只有这样,才能对付不断出现的新型的材料分析题,因为再新的材料题也来源于课本的知识点,也就是说新题型都“着陆”于课本,同学们用心分析一下历年的历史中考题就会发
历史学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