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时间
班级
七年级
老师
科目
语文
课时
2
课型
新授课
一、教材内容分析:
《水调歌头》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三课中的一首词。这首词作为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七年不见,心情抑郁寡欢。但他并未因此梦想超脱尘世,
《我的思念是圆的》,写于1983年9月21日,是作者艾青晚期的作品。由于经历了太多的飘零磨难,“文革"完毕后,本来在艾青心中比较冷淡的亲情变得浓郁起来。这首诗正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感触。
2.掌握一些词语
十五夜:中秋的晚上。
地白:指月光满地。
栖(qī):鸟停在树上.
把酒:端起酒杯。把:持,握.
宫阙:宫殿。
不胜:承受不了.
转、低:这里是对月光的动态描写.
绮:念qǐ
婵娟:美女之称。一说形态美妙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之间相隔极远。
3.诗词赏析
《十五夜望月》赏析
在唐代咏月的篇章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此由月宫的凄凉,\’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水调歌头》赏析
上阕: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
下阕: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贴近雕花的窗户,照着离人不能成眠。它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别离时又亮又圆?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有阴藏晴出、团聚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满。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愿.
三、总结:、语调、语气,试着读出作者在其中的意味。最后到达熟读成诵。这也是学习诗词的一种最好的方法。课后还可以搜集一些其他的咏月名句背一背。
四。质疑提问
《十五夜望月》
1.“冷露”一词中的“冷”怎么理解?
2.“秋思”一词详细含义指什么?
《水调歌头》
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中“何似”可理解为“怎比得上",据此,你认为作者月下起舞之后,是羡慕天上的生活,还是感慨:清冷的月宫比不上人间.
2.作这首词时,苏轼正逢仕途失意,文中哪一句表达他消极遁世,梦想超脱尘世的念头?
3.苏轼是一个心胸豁达、积极乐观的人,文中哪里表达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
《我的思念是圆的》
1.诗人问:“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请问,你会想起什么?
2.“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透过这一句,你能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感情吗?
五.检测评价
(
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