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寅诗歌看唐寅
作者:张文戈
摘 要:唐寅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诗如其人,通过分析和解读唐寅的诗歌,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唐寅的内心世界,为我寅的诗歌中,表现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风的交织融合。
二、豁达真实的鲜明性格
唐寅一生坎坷,尝遍世间冷暖,晚年贫困交加,卖画为生。纵使如此,拋却一些自怜自艾、伤怀身世的诗歌,他的大部分诗歌都写得豪迈洒脱,超然淡泊。他同李白一样,虽仍怀有襟抱未展的痛苦失意,骨子里的豁达真实、孤傲清高却从未改变。“万场快乐千场醉,世上闲人地上仙。”“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唐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安于贫困、坚韧不拔的美好人格属于明朝文人对自身风骨气节的自觉坚守,更属于中国古代儒家知识分子精神的世代传递。
如果说早期的唐寅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纠结矛盾,那么晚年的唐寅在经历了人生的大喜大悲和大苦大难之后,心境渐趋平和从容,最终拥有了真正豁达的心境。他在绝笔诗《临终诗》中说:“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他将生死都看淡,将人生也悟透,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潇洒超然。
唐寅不仅是豁达的,同时也是真实的。唐寅的真实不仅体现在他敢于将自己对朝政和社会的不满诉诸笔端,在唐寅诗歌的艺术风格上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唐寅真实的人生态度。唐寅的诗歌大多直白,通俗易懂,明白如话,甚至诗味不浓,具有俗化倾向。这一方面是因为明朝市民文学繁荣,另一方面是因为唐寅在诗歌中加入了民歌元素。通俗平直的语言使唐寅的诗歌朗朗上口,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气息。也正因如此,这位生活在民间最底层的诗人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平易真实、自然朴素的美好形象。 唐寅的诗歌口语化特征比较明显,虽有太过直白浅陋的不足,但是胜在一个“真”字,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实和真情,冲出语言格律的藩篱,足以打动人心。不论是讽刺权贵还是记录生活辛酸,他的诗歌中永远有一份或源于豁达或源于自嘲的俚趣和孩童般的天真,这才是唐寅诗歌真正的魅力所在。
三、痴情专一的爱情态度
世人多谓唐寅风流,电影里唐寅有好几房妻子,最后也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人品娶到了貌美的秋香,可是历史上的唐寅并不风流,历史上也查无秋香其人。真实的唐寅先后共娶妻三个,原配夫人死于疾病,后娶妻徐氏,但在唐寅科场蒙冤后离去不归。后娶官妓沈九娘,九娘体贴贤惠,欣赏和爱重唐寅的才华,夫妻感情深厚,琴瑟和鸣。在艰苦的日子里,她是唐寅最大的安慰。可惜九娘终因操劳过度因病而亡。九娘的离世,对唐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也正因如此,唐寅的诗集里也增添了许多悼亡题材的作品。他在《扬州道上思念沈九娘》中写道:“相思两地望迢迢,清泪临门落布袍。杨柳晓烟情绪乱,梨花暮雨梦魂销。云笼楚馆虚金屋,凤入巫山奏玉箫。明日河桥重回首,月明千里故人遥。”这首诗可谓字字带血,句句情深,一改平直俚俗的语言,用明月、杨柳、梨花等意象加入金屋、巫山的典故,构造了一个唯美又凄清的意境来传达自己对九娘的刻骨思念和再不能相见的深切悲痛。唐寅睹物思人,用九娘用过的十样生活用品为主题,写下《绮疏遗恨》十首诗歌,他将自己的思念和痛楚都注入到诗作的字里行间,一片情深意重,令人不忍卒读。《绮疏遗恨》之针:“乞巧楼前乞巧
从唐寅诗歌看唐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