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含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列宁推进到新阶段,并由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发展和中国化,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反映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真理。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列宁推进到新阶段,并由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发展和中国化,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反映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真理。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一、经济条件
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贫富悬殊)
二、思想基础
三大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产生
法国:圣西门 傅里叶
英国:欧文
三、阶级基础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831年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两次武装起义
(1836年)英国伦敦工人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起义
四、理论条件
(一) 革命实践基础
(二) 思想文化基础:
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与创新
第一、科学实践观的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与创新
直接理论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
政治经济学史的革命: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第一次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最根本的生产关系;
第一次明确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即阶级关系;
第一次发现了劳动的二重性,建立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与创新
(1)直接理论来源:19世纪初期的三大空想家:
法国的圣西门、傅里叶和英国的欧文。
(2)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把社会主义
思想牢牢建立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之上。
四、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列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形势,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形成了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1、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
2、沙皇俄国成了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为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开辟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和发展
20世纪20―40年代,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并扎根开花结果,分别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相结合,相继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现在还正在发展之中——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理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根本的理论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基础
3、运用唯物史观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指明了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第三节 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一、世纪之交的马克思主义
1、苏东剧变及其之后马克思主义在西方世界的情况
2、马克思主义的生
命力何在?
强解释力;
全人类的理想;
与时俱进。
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
三个组成部分的有机统一体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学是马克思主义
的主要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指导
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
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材料题:《共产党宣言》
问:
1、材料出自哪一著作?发表何时?作者是谁?
2、该著作是哪一组织的纲领?性质是什么?、
3、发表的意义是什么?
4、我们应该向作者学习什么?
马克思主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