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原因及对策分析.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虚拟网络的掩护下,新型网络诈骗手法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大学生社会经验少、安全常识缺乏、防盗意识淡薄、防诈骗能力不较为严格,学生一般很少涉及相关案件和法律知识。步入大学校门之后,大部分同学都远离父母,开始了相对自由且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当他们遭遇诈骗时,在第一时间无法判断真假,他们更愿意向朋友、同学求助,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告知家人,更不愿意联系警方,这无形中给警方下一步的侦查工作带来难度,也使犯罪分子有了更多可乘之机。
   目前,高校也很重视警示教育,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做好预防工作。但是部分学生总觉得这些案件离自己很远,心存侥幸觉得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同时高校的防诈骗教育基本是通过讲座、主题班会、宣传教育等传统形式开展,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部分授课内容与时代脱节,难以跟上互联网的发展步伐,起不到预防警示作用。而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丰富,被骗的渠道和形式越来越多,学生对警示教育逐渐失去兴趣,不再重视。
   (三)虚荣心、攀比心理作祟
   在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时代,盲目攀比、虚荣心等无疑也反映着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现实案例中不乏有大学生为了名牌手机、高档化妆品等不惜刷光信用卡,等其无钱偿还信用卡时,往往再求助于校园内随处可见的各种校园贷、小额贷等;还有不少大学生,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而到处寻找做兼职的机会,被不法分子骗取高额的介绍费等。归根结底,都是虚荣心作祟引起的。
   (四)功利教育造成大学生人格不健全
   中国的崛起强大需要更多的人才,但是学校的教育更倾向于将学生培养成“才”,却缺少了对“人”的教育,导致当今社会巨婴现象严峻,大学生的辨别能力普遍偏低。应试教育更多的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不是教学生如何独立思考。所以,即使面对的是极其简单的网络诈骗手段时,也有许多的大学生上当受骗。
   三、案例思考和工作建议
   (一)发挥学校主导作用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高校要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将网络安全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针对不同阶段的大学生采用不同方式的防诈骗教育。如新生入校期是新生诈骗受骗的高发期,要充分利用进校前入学须知,进校后的入学教育等形式,利用新媒体手段广泛传播防范诈骗、信息泄露、财产保护的相关知识。在学生在校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校网络、微博、微信等平台宣传网络虚假兼职、校园贷等方式的防范技巧,召开主题班会等宣传形式,让学生了解主要的作案方式,增强防范意识。在学生进行实习找工作时期,要加强学生对虚假工作,虚假企业,虚假就业信息的辨别能力,编制并发放防网络诈骗宣传手册和传单,适时开展专题讲座等集中宣传,引导大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培养其识别、防范常见诈骗的能力。要完善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意识,有针对性的保障受骗学生的心理危机。
   (二)发挥辅导员主体作用
   辅导员要将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面对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上对网络的依赖,且容易在网络行为中出现“趋利避害” “爱慕虚荣”“盲目大意且警惕不足”等心理,辅导员需对高校网络诈骗案件的基本特征和危害程度有一定了解,并对网络安全保持一定的敏感度,特别是要了解现代金融知识、网络安全知识、个人信

大学生遭受网络诈骗原因及对策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