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
第1页,此课件共31页哦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
第一节 教育技术学的信息论基础
第三节 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哲学基础
第二节 教育技术学的学习理论基础
第输出变量
第16页,此课件共31页哦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第17页,此课件共31页哦
三、客观主义学习理论
客观主义认为世界是实在的、有结构的,而这种结构是可以被认识的,因此存在着关于客观世界的可靠知识。
教学的作用便是将这种知识正确无误地转递给学生,学生最终应从所转递的知识中获得相同的理解。教师是知识标准的掌握者,因而教师应该处于中心地位。
第18页,此课件共31页哦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在教育技术领域成为一种理论倾向虽然是近几年的事,但它的哲学根源可追溯到古代的苏格拉底、帕拉图和康德
近代的建构主义代表人物则有杜威、皮亚杰等。乔纳森(Jonassen, 1991)对建构主义理论作如下解释:建构主义认为实在(reality)无非是人们的心中之物,是学习者自己构造了实在或至少是按照他的经验解释实在。
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由他自己的思维构造的,不存在谁比谁的世界更真实的问题。
第19页,此课件共31页哦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由每个人自己决定,是由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建构和解释的。由于个人的经验是多种多样的或有差异的,因而对客观世界的解释或"建构"亦多样化。
第20页,此课件共31页哦
鱼 牛
第21页,此课件共31页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要素
情境
协商
会话
意义建构
第22页,此课件共31页哦
第三节 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哲学基础
一、技术主义
技术决定论认为,技术是对社会最具影响力的因素,是塑造社会的力量。某些特定技术的发展,如传播技术或媒体技术或更广泛的技术,通常是社会变革的唯一的或主要的原因。最极端的看法是,整个社会的形成被看作是由技术决定的。
传播技术领域普遍存在着技术决定论的观点,认为传播技术的改变具有重要的文化影响。
比较适度的媒体决定论认为,媒体的使用对我们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社会情境。
第23页,此课件共31页哦
第三节 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哲学基础
二、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思想一般包括对自由和自治的信念,认为人类有能力克服遗传、个人历史和环境的限制而做出有意义的个人选择,强调个体重要性以及特殊的人类需要。
人本主义的教育基于相类似的思想,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发展自我实现的个体,人本主义的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其目的是发展能够快乐地过有意义的生活的个体。
由于现代教学技术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这对教师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改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和咨询者。
第24页,此课件共31页哦
第三节 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哲学基础
三、技术主义与人本主义之协调
海涅克(R. Heinich)认为所谓的技术主义,其根源不在于使用了媒体。
高
低
人本水平
D
C
A
B
低 技术水平 高
第25页,此课件共31页哦
第四节 教育技术的后现代观
设想教育技术是一种艺术形式,产生的艺术作品叫做“像本”(presentation),其中包含的是各种符号。这些像本有各种各样的呈现形式,如印刷、视觉、电影、录像、计算机软件及超文本等等。教育技术人员如同电影评论家、艺术评论家或电视评论家,作用是介绍新像本,提供评论,揭示该像本是怎样发挥其作用的。
第26页,此课件共31页哦
一、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则是对现代主义的怀疑,最极端的情况是整个地排斥现代性观点。
联系到信息技术时代的知识状况,后现代主义是以存在论代替现代主义的认识论,用模拟取代现实。
第27页,此课件共31页哦
二、后现代主义教育技术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五个基本点:
1、矛盾
2、不连续
3、随意
4、无节制
5、流程短。
第28页,此课件共31页哦
二、后现代主义教育技术的特点
以前人们都比较强调某一个人对一件事所发挥的作用(权威),而后现代主义强调的是团体的作用,认为权威的形式是共同参与、进行对话、多种形式参与。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假设一个受众的平均量,然后根据这一平均量提供预先确定的材料。而现在的建构主义理论认识到有必要为每一个学习者建立各自的学习安排,满足不同的学习需要,用看起来混沌的模型代替传统的线性课程表示模型。
后现代主义的物质基础是信息。
第29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