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上的数?通过一道题的实践是不够的,还要再次多摆1--2道并说出计算方法。由于书上没有任何的计算法则,但在教学时老师还是应把方法板书。










不管是笔算乘法或笔算除法,教学时还应注意培育学生估算的实力。估算是验证计算结果的较好手段之一,但常常在教学时会被遗忘或略略带过,没有成为学生计算的“好帮手”。
如:21×4 28×6 ( )×6 125÷5 96÷8 63÷3 360÷
3三、加强数学学问与生活的联系。
对于与生活有亲密联系的学问:《里程表》、《周长》、《年、月、日》,教学时可让学生找寻身边与学问有关的事物,通过视察、比较、分析,不断加深理解,从而达到概念的强化。
如:《里程表》通过实物让学生会计算用电量、计时表路程有多远,经过视察和理解后,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课外可布置学生找寻身边的一些生活物品推断用哪种重量单位较合适,填写后进行沟通推断。
《周长》这单元既让学生感到新颖,但又是本册书的难点之一。老师在备课时感到很简洁,不就是求封闭的平面图形全部边长的总和嘛。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只要记住计算方法就会算了。真正教时就发觉并没有像老师想象的那样学生能较快理解并正确解决实际问题。主要缘由有:










1、对“周长”这概念接触较少,学生没有充分理解。
2、当概念没有得到理解时,又学习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不明白方法由来只记住公式,因此当遇到较敏捷的题目时,无从下笔。
四、注意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老师、学生、多媒体已构成课堂教学系统的三大要素。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更为轻松、开心、快速、高效地获得学问,发展思维,形成实力,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过去的课堂教学中,自己想方法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假如没弄好不仅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连最至少的教学任务都完成不了。运用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认知、求知的内驱力少年儿童天性新奇,当他们接触新事物时,往往产生探究的欲望,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激发他们的求知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是学生学好学问的起点,也是发展智力的起点。因此,在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电教形式,把书本上静止的图形变成动态的图形,有利于沟通学问之间,图形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辩析实力,从而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留意力,使学生乐学、爱学。借助多媒体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情境,不但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习爱好,激起了求知欲,还丰富了学生的学问表象,降低了学习难度,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到学习过程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法则、规律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些学问具有肯定的抽象性,给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带来困难。假如采纳课件动态图象演示,在动中引路,动态地显示事物演化的过程,把整个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学问直观地演示出来,而且其动态的演示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
小学生稳定性差,易疲惫,在巩固环节思想最易溜号,只有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战斗力。让学生在轻松、开心的氛围中学习学问,运用学问,寓学于乐,从而由“被动型”学习转为“主动型”学

三年级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h思密达
  • 文件大小31 KB
  • 时间202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