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莆仙戏旦角舞蹈表演的审美特征.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莆仙戏旦角舞蹈表演的审美特征
  【摘 要】旦角作为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舞蹈表演形式决定了不同戏曲的特有韵味与艺术魅力。本文基于莆仙戏这种戏曲,就旦角舞蹈表演的审美特征进行了深入论述,首先阐述了莆仙戏的起源,其次分析了莆仙是表演者在出场时展示的手式。通过对莆仙戏旦角的舞蹈表演规定进行分析可知,旦角的上肢动作幅度较小,同时其手部动作需要和步伐保持一致,在确保手工动作小幅度的同时,要确保表演动作的细腻性与温婉性,这是确保其表演艺术效果的重要保障。
  (三)旦角舞蹈表演脚棋的审美特征。在莆仙戏舞蹈表演中,“脚棋”是基本的旦角表演动作,主要是指旦角舞蹈表演的步伐动作。通常而言,莆仙戏的旦角分为正旦与贴旦。正旦的“脚棋”包括“双摇步”“碟步”以及“雀鸟步”等;贴旦的“脚棋”包括“千斤坠”与“摇步”等。“雀鸟步”主要是对人物的喜悦之情进行表达; “千斤坠”主要是对劳动妇女欢快的工作情境进行展现;“碟步”主要是对古代妇女的三寸金莲进行展示,借此来凸显女子婀娜的走路姿势。在莆仙戏当中,“碟步”根据步幅的大小可以分为粗碟步、中谍步和细碟步三种,其中粗碟步是两脚相连;中碟步是将步伐控制在五寸;细碟步主要是将步伐控制在一寸左右。但是在莆仙戏表演中,旦角舞蹈表演所展现的细碟步需要将两脚并拢以及膝盖夹紧,同时两脚尖要抓地而起,且两脚前内侧需要轮换摩擦,采取左右交替搓挪的姿势来向前行进,这种细碟步的差异性正是凸显旦角舞蹈表演审美特征的具体所在。   (四)旦角舞蹈肩部动作的审美特征。在莆仙戏当中,旦角舞蹈表演中的肩部动作同样是体现其审美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表现为“旋肩”和“停肩”,这是旦角舞蹈表演中的一种特有身段,具有特有的审美特征。“停肩”是表演者在肩前交叉两手,借此来反映人物耐不住寒冷的心理。在实际表演中,借助旦角两肩肩头的力气来持续向前后两个方向进行旋转,这样可以对肩部动作的柔美特性进行充分展现,配合上肢动作与步伐的有效运用,可以增强旦角舞蹈表演的典雅与细腻特性。比如,在《拜月亭·瑞兰走雨》的表演中,为了对瑞兰母女冒雨赶路的情节进行展现,此时旦角表演需要在“推伞”的同时,用脚走“碟步”,双肩需要在腰部的带动下作“俘肩”东走,借此来完美地结合手工、脚步与肩部,确保旦角表演的整体效果。
  三、继承和发扬莆仙戏旦角舞蹈表演审美特征的有效途径
  (一)重视培养戏曲艺术后备人才。重视培养戏曲专业人才是發展戏曲艺术的基础所在。莆田市相关的艺术学校应当重新开办莆仙戏专业,为了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教学,可以聘请一些民间老艺人以及离退休的优秀教师授课,同时加大专业师资力量。戏曲本是程式化的艺术,系统化、规范化是传承莆仙戏所必须的。为了提高生源数量以及质量,择优培养,莆仙戏专业学生的学杂费应予以适当减免。
  (二)开设莆仙历史民俗等相关课程。可以在莆田地区的中小学开设有关莆田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的课程,同时为了丰富教学,这部分内容可以编写进教材。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所以,首先要提高莆田地区人民对本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为了提高全民对艺术,特别是对莆仙戏曲艺术的欣赏水平,应当从娃娃抓起,培养孩子热爱家乡艺术、热爱家乡的情怀。因此,在莆田地区的中小学开设有关莆田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的课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重要性。
  (

莆仙戏旦角舞蹈表演的审美特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元春文档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