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文联工作者献礼祖国60华诞征文-三上郜台.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文联工作者献礼祖国 60 华诞征文- 三上郜台文联工作者献礼祖国 60 华诞征文: 三上郜台征文演讲文联工作者献礼祖国 60 华诞征文: 三上郜台文联工作者献礼祖国 60 华诞征文: 三上郜台三月初的蒙洼地区, 大雨不停地下, 四周水雾茫茫, 面包车在河滩路上缓慢地行进。本人同高静、殿权受命《崛起的新**》电视专题片的前期采访,自太和、界首、** ,展转到阜南,由县委宣传部杨部长、作家冷鬼的热情陪同, 车外虽冷雨敲窗, 车内却谈兴正浓, 说的多是淮河的今昔。此次目的地郜台,已经来过两次,却没有写下文字,对此,我常心怀歉意。 1998 年4 月淮河文学笔会在阜南召开。与会作家乘车到蒙洼采风,出阜南县城正南东折,沿着淮河大堤经王家坝、老观、曹集、到郜台退水闸, 虽走马观花, 对这里的地形有大体的了解。蒙河洼地西起官纱湖, 东到南照集, 南面淮河, 北临冈头,面积 183 平方公里,四个乡镇 15 万多人。王家坝出名是因为特有的地理位置, 正处在淮河中、下游的关键性节点上, 上游来水凶猛, 下游水泻迟缓,极易造成水患。为确保两淮煤矿、京沪铁路和下游城市,当遇到超标准洪水时,国家将按照预案开启王家坝闸削峰。自 1958 年至今,蒙洼蓄洪区已经蓄洪 14 次,其中三年是一年蓄两次洪。于是每年汛期,王家坝自然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第二次来郜台是在 xx 年8月, 淮河涨水王家坝开闸蓄洪。本人受市作协的派遣同思洁等四人, 深入到蒙洼东南端、正处在水窝里的郜台乡, 了解那里百姓的生活生存状态。经刚刚建好( 头天通车剪彩, 第二天就来了大水, 被老百姓称为连心桥、救命桥)的 1700 多米长的防汛交通桥,在王家坝闸口,乘冲锋舟进入淮河主河道。傍晚,夕阳将河面照得明亮耀眼, 一望无际的水面上,漂浮着一抹红云,从未见过那么多的红蜻蜓, 可能是在水面扑食昆虫所致。在疾驰的冲锋舟里, 只要手一伸, 不需做任何动作, 立马便会有一只美丽的小精灵贴在你的掌心。九十里水路, 红蜻蜓相伴左右, 如此美好的景致, 如此过瘾的冲浪, 如若是在平时, 定会让一帮小文人兴奋异常, 可此时我们的心情充满着抑郁与焦虑。郜台乡政府是一栋建在淮河大堤庄台上的三层楼房, 天热得出奇, 四人挤在一楼北端的一间房内, 电扇煽着热风, 蚊虫盯得难以入睡。不待天亮起来, 看见淮河坝堤上扎满了一顶顶政府提供的蓝色帐篷, 里面住满了从下面搬上来的群众。群众有吃有住都有活干, 家家户户仍然搞柳编。堤上的群众生活如此, 仍在水中孤岛上的百姓生活怎样?四人乘座一条小船, 从一座平房的顶上划过, 来到一个叫做汪燕台的庄台。庄台上, 一个老教师在教七八名孩子, 他说孩子没办法上学, 就在庄台上教。正想着庄台上的人吃水怎么办?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拉丝井。一根斜着的塑料水管伸出地面,管子大约茶杯口粗, 里面探出一根铁丝, 一端可作拉手, 只要拉风箱般用力地拉, 随着拉丝的提升,清水沽沽流出。在孤岛上,干部都佩带着红色共产党员胸牌。红色,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力量。县乡村干部与百姓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同吃同住同劳动,成了庄台上的主心骨,顶梁柱。汪燕台生活安定, 次序井然, 村民心态平静, 我感概良多, 蒙洼人为顾大局,一次次忍疼割爱舍家弃园,他们的牺牲精神奉献壮举,其行, 可歌可泣,其为,当载史册!大雨下得正欢,话题从蒙洼谈到郜台。此次任务

文联工作者献礼祖国60华诞征文-三上郜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gxk4f17
  • 文件大小86 KB
  • 时间2016-12-2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