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形而上学欲望对传统欲望的超越.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形而上学欲望对传统欲望的超越
作者:金志校


摘 要:西方哲学传统中的欲望是对于自我需求的满足,因而是内在性的。法国哲学家列维纳斯提出的“形而上学的欲望”是对主体创建的道德律作为一种绝对律令,要求人们无条件地遵守。从欲望的层面来说,这也就是意味着,每个人的欲望都必须绝对地服从道德律令,无条件地接受道德的约束,除此之外他并没有将欲望视为绝对消极的而是与柏拉图类似将理性指导的欲望当作一种动力。由此,康德开倒车回到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道德在严格意义上是内在性的,是内在的良心的约束,因此西方哲学大多将欲望视为道德律令的阻碍。与强调欲望的阻碍作用相反的是,无视欲望的消极作用,将欲望视为人的本质。斯宾诺莎在《伦理学》中就提出欲望是人的本质,欲望是一种获得倾向是好的,因此绝不能够实行禁欲主义。卢梭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人的欲望是绝不会超过人的自然生理需求,二者都是认为欲望的内在合理性,是人自身就应有的合理因素,这种观点也与伊壁鸠鲁的观点有类似之处,都意在强调欲望的自然倾向。黑格尔则从市民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论述欲望的存在合理性。他认为,欲望是人类活动的推动力,只有当人类的需求欲望不断提高并且被满足时,市民社会才能够进步到高级形态。中世纪之后到黑格尔这期间,西方哲学一直是以身心二元论为传统,欲望大多数在某种程度上是作为一种阻碍力量存在,这是因为在中世纪之后兴起的理性主义一直贯穿至黑格尔到达巅峰,理性主义之下的欲望终究难成正统。

被压抑许久的欲望最终迎来反抗之日,欲望高歌前行。黑格尔之后开创的现代哲学一扫往日之传统理性主义,取而代之的是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最为人所熟知的正是反理性主义的人本主义。说到人本主义的代表就不得不提及叔本华和尼采所开创的唯意志论。第一,在叔本华那所提及的欲望是纯粹的欲求,是不为任何外在认识与意见所影响的欲求。而叔本华最为出色的观点在于身体是意志的表现形式,倡导身体要完全服从意志,欲望同样也是一种意志,由此叔本华对意志的积极倡导也就意味着对于欲望的高歌。他高扬身体的本能性挥发,认为身体要服从于欲望——即对于酒神的肯定。人的身体器官代表欲望的不同种类:牙齿胃等消化器官既是饥饿欲望的表出;生殖器是性欲望的表出等。人的身体是各种欲望的组合。再则着眼叔本华对于欲望的认识则是在欲望和痛苦相比之下而出的:痛苦來自于不能满足的欲望。总的来说,叔本华对于欲望更多的也是从人的内在需要之处着眼,与身体和意志相连,倡导对于欲望的积极发挥,以达到酒神境界。尼采对于欲望同样也是持肯定意见,其认为欲望全部是有益的,可以将欲望分为直接和间接欲望。第一,对于欲望的满足,他提出,“上帝已死”转而高扬个人的意志自由与积极发挥,认为欲望愈强烈则愈难能可贵,因此在尼采那里欲望是作为一种人的力量的重要来源。欲望作为人的内在本能比人对于外在完美的追求要更加现实,实现自己的欲望满足自身更易于实现,而外在的追求难以实现。人的整个生命与人的意识最终是为人本身服务,为内在性服务,因而我们要更加高扬欲望使之一切为人的欲望服务以达到满足内在性。第二,关于不能够满足的欲望,他认为这是正常的现象,不仅正常而且对于人的生命身体没有任何损害,转而还能够激发艺术与美的诞生。尼采对于欲望有这样的描述:“由于我们心里始终充盈着有增无减的力和紧张局面造成的压力,就会产生山雨欲来的状态。就像我们这样的天性就会变得阴沉。而艺术和美为结束上述状态,因为它会发出命令:重估一切价值。借以指明蓄积力的出路,以致这些力爆发出电闪雷鸣,化为行动。因为,重估一切价值就会拨动迄今苦于憋闷和闭塞之力,它就会带来幸福。”[5]214第三,他还认为应当给予欲望充分的自由与信任,这也同样印证了尼采对于酒神冲动的追求与向往。

欲望自古希腊以来直到现在一直被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充当一个“双面人”的角色。纵观而言,欲望一词似乎可以被替换为“欲求”从而一直与人的需求相關,而需求这一词则更多的是中性含义。需求更多的包含着内在性的满足与否,强调的是自我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外在性。

二、形而上学欲望与外在性

传统西方哲学中的欲望概念经常与需求相伴随,甚至可以进行替换,然而在列维纳斯这里,这两个概念是相对立的,他将这两个概念相比较使用从而突出这二者的差别。传统欲望概念如前文所述更多的是与需求相似,强调外在对于内在的满足,是以自我主体为核心。列维纳斯的思想中最具特色的是强调他者,其欲望概念也不例外,在《总体与无限》开篇即是“对不可见者的欲望”。他首先对于欲望和需要进行了区分,他认为我们所享用的只能够用来满足自身,表现为我们内在性的缺乏之物,例如对于食物和住所风景等的享用。正如传统欲望概念一般,欲望是与人的内在性满足相关,满足了人的内在

论形而上学欲望对传统欲望的超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熙凤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2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