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镇十二五规划
城镇化是指伴随着工业化而发生的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城镇在经济开展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它不仅表现在城镇规模的扩大、数量的增加,城镇体系的完善、也包括生产要素的聚集、生产方明显改观,成立了专业的保洁队伍,做到当日垃圾当日清理,建设垃圾填埋场2座,日处理垃圾5吨。2021年,栽植各类花草45800株,铺设绿地16430平方米,栽植各类绿化树60500株,镇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3平方米,安装路灯50盏。优良空气天数增加到330天左右,功能区噪声均到达国家标准,饮用水优于国家二级标准。
第二节 存在问题
榆林镇城镇化在进程加快的同时依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就总体而言,榆林镇城镇化水平较低,与工业化和经济社会开展不同步。目前榆林镇城镇化率与我市其他大乡镇相比比较低,与全省东部山区其他市县乡镇相比,城镇化率更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城镇规模小实力弱。2021年末,榆林镇镇区人口仅有3050人,外来人口比上年度增加1%,暂住比较多。规模小影响了镇区功能的发挥,导致城镇整体实力偏弱;二是城镇化动力缺乏。一方面,城镇二三产业开展缺乏,对外来人口的吸纳功能差;另一方面,农民生活相对宽裕、休闲,满足于小富即安,农民进城意识不强;三是根底设施建设依然滞后。特别是集中供热、管网排水不完善等问题,脏乱差现象依然突出。四是城镇化体制机制障碍仍待破除,就业、就学、社会保障等领域改革还不完善。
第三节 城镇化面临的形势
第一条 城镇化开展的有利条件
未来十年,榆林镇城镇化面临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国家将城镇化作为重大开展战略加以推进,继续实施振兴东北战略,在资金、政策和工程上进一步支持东北地区开展。吉林省委、省政府提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统筹开展,把统筹城镇化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重大战略部署。此外,榆林镇作为岭南区域农贸集散中心城镇的作用日显突出。这些都为榆林镇加快城镇化提供了难得的开展机遇。
同时,加快推进城镇化也是榆林镇经济社会开展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目前,榆林镇经济社会开展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如经济总量缺乏、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民收入单一等问题,都需要通过城镇化来加以解决。
集安市榆林镇地处鸭绿江畔,地处东经125度55分,北纬40度59分,属亚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年降雨量为947毫米,日照时数为2284小时,℃,四季清楚,无霜期149天,土质肥沃,自然生态良好,是绿色种植管理的示范展示区。资源丰富、区位独特、生态良好、适宜人居,为榆林城镇化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根底。
---区位
集安市榆林镇镇区交通便利,集丹公路通过镇区,榆花线北接通化市,与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隔江相望。优越的区位优势,为榆林镇的经济社会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资源
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人参、中小药材等资源储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榆林是著名中外的新开河人参主产地之一,还具有吉林省最大的溶洞景观――琉璃洞。榆林镇具有六大资源,水利资源、山珍资源、林木资源、矿产资源、特产资源、旅游资源
。矿产资源:榆林镇现已探明有重晶石、石墨、硅、铁等十余种矿藏,尚未开发利用,资源开发前景广阔。水利资源:榆林镇境内有河流5条,小支流20条,其中较大的河流有鸭绿江、榆林河、治安河、样子沟河等4条,水域面积1500亩,。界河鸭绿江建有一座装机40万千瓦的渭源水电站。山珍资源:榆林镇山林资源丰富,总面积226111公顷,内产蘑菇、猴腿、刺嫩芽、山木耳、山芹菜等几十种山野菜和食用菌,年产量在50吨左右,山珍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2021年新引进恒兴食品进行山野菜加工。林木资源:榆林镇林地面积22611公顷,森林覆盖率80%,,有松、椴、桦、楸、杨等14多个树种,自然林17632公顷,人工林3449公顷,其中速生丰产林5397亩,红松阔叶林5111亩。目前,榆林镇建有木材加工厂两处,加工成品桌椅并出口创汇的有宏发木业,年创产值1000多万元。旅游资源:榆林镇境内旅游资源丰富,较有名的有地沟老虎哨景区和治安溶洞景观。治安溶洞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特产资源:榆林镇有人参鹿茸、五味子、林下参等十余种中药材及林蛙、芋头、板栗、葡萄等特产。榆林镇栽培人参历史悠久。近年来,按照“适度开展园参,大力开展林下参,平地栽参〞的开展思路,对人参产业进行了优化调整。全镇园参种植面积控制在4万帘左右,林下参种植面积达8000亩,平地栽参600亩。人参及其他特产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榆林镇的支柱产业。
第二条 面临的挑战
榆林镇城镇化开展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内部、外部两方面。外部:
榆林镇统筹推进城镇化发展总体规划060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