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与国债利用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我国的适用条件;宏观经济模型;结论,对金融发展与国债利用进行阐述,其中,
主要包括:国债融资、投资、股票市场、“三农”问题,我国正处在体制转轨时期,由于政府对资金配
置过程的强干预,公共投资排挤私排除小公司缓
慢的积累资本,这种信贷银行可以利用这样的好时机,利用国债资金从生产性资本向金融基础设施转
移,减少经济过热,由政府和民营资本家合作组建民营金融体系,国家控股,促进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
的多元化,培养民间金融体系,最终进行整合,由专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
(三)、股票市场
在我国股票市场中最棘手的问题是国有股一股独大,不流通。在股市下跌的时候,政府就扮演了“救
市”的主要责任人,是政府资金用于托盘,结果变相的资金流入少数利益集团和个人手中,而政府的赤
子由国债来弥补。原因是流通股市值较小,容易被机构操作者操纵,所以中国股市中经常出现的“机构
先借利空进货,然后透支炒作,最后借利好出货”,现象造成股市波动较大,根据中国股市机构与散户
的博弈分析,机构在投资者中所占比例与市场整体被操纵程度的关系可以用倒“U”形曲线表示,即机
构在投资者中所占比例已经足够高,此时,由于机构的大量增加,机构间的交易额占据了市场总交易额
较大的比例,任何试图操纵股票的机构将主要和其他机构进行博弈,由于其他机构期望的趋近性,对机
构来说,操纵股票可能带来的超额收益将逐渐趋近于 0(赵涛 2002)。股票被操纵现象大量减少,市场整
体被操纵程度并不严重。我国虽然近两年超常规发展了不少机构,但总体上机构在投资者中所占的比例
仍然偏低,所以要借鉴东欧的改革经验,在推动商品市场私有化的前提下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金融市
场,私有化有利于私有化投资基金等中介机构的发展,私有化投资基金又强有力的回应了私有化,促进
了进一步的改革。我国商业银行的大量储蓄存款给银行造成巨大的利息压力,虽然近期利率和通货膨胀
水平相抵消已经变成了负利率,储蓄存款的量还是没有降下来,主要是储户的可选择的投资工具比较少
和对前途的不确定性的担忧,这样一来,对民间金融的需求就多起来了,使资金动起来生利。在这样的
环境下,用发行国债筹集的资金发展私有化投资基金,投资股市既解决了股市的暴涨暴跌和操纵的问
题,也为民营企业股市筹资开创了渠道。避免股市成了国有企业的“圈钱”机器。
(四)、“三农”问题
自从十六大以来,农村、农民、农业问题成了政府的首要问题,建国以来,我国确立了优先发展工业的
发展策略,对农产品的价格人为的压低,实行农业补贴工业,使农民收入严重受损。改革开放以来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制,使农业得到第一次解放,由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农场品的价格根据理论要
上涨,国家为了避免通货膨胀,获得国家基础建设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增加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采用了
低成本的办法,农产品的价格再一次被压抑。国家对农业问题的忽视,现在“三农”问题日趋严重,在
这个过程中,原有的农村金融体系将农村的剩余资金聚集起来转移到城市,支持基础建设和工业体系建
设了,借用农村金融的名义进行聚资敛财。农业建设没有足够的资金发展。国家采用各种税收的见减
免,但中国农民数量大,减免
金融发展与国债利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