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第一章 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still a question 第一节研究生是什么? 研究生教育属于国民教育序列中的高等教育, 分为两个层次: 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中国内地,普通民众一般将硕士生称为“研究生”,将博士生称为“博士”。研究生教育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种,非学历教育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学生毕业后只有学位证书没有学历证书。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研究生招生属于学历教育,也就是说学生经过学习、考试,通过论文答辩后既有学位证书又有学历证书。研究生按学习方法不同,可分为脱产( 统招) 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前者指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全日制学习的研究生;后者指在学习期间仍在原工作岗位承担一定工作任务的研究生。一、学术硕士我国学术型学位按招生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 13 大类。具体招生专业是按照二级学科来划分的,部分高校还有自设招生专业。普通硕士的招生考试主要是每年年初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被录取后,获得研究生学籍。毕业时,若课程学习和论文答辩均符合学位条例的规定,可获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二、专业硕士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 ,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academic degree) 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学术型学位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 获得专业学位的人, 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 而是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 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在培养目标上各自有明确的定位,因此,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均有所不同。我国自 1991 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 经过十几年的建设, 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迅速, 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 2009 年以来, 我国已设置了法律硕士, 教育硕士、博士, 工程硕士,建筑学学士、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博士,工商管理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博士,公共管理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博士,公共卫生硕士,军事硕士,会计硕士, 体育硕士,艺术硕士,风景园林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社会工作硕士 19 种专业学位,基本形成了以硕士学位为主,博士、硕士、学士三个学位层次并举的专业学位体系。 2010 年, 我国专业硕士新增 19 个, 达到 38 个; 2011 年, 又新增一个审计硕士, 目前专业硕士共计 39 个。到 2015 年,专业硕士招生已占研究生总招生的 50 % 以上,我国将形成学术型研究生和学位型研究生各占半壁江山的总体格局。截止到 2008 年上半年, 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已累计招生 万人, 其中学历教育招生 24. 6 万人, 占专业学位总体招生数的 % ; 在职攻读招生 万人, 占专业学位总体招生数的 % 。目前我国参与专业学位教育的院校有 431 个, 占我国博硕学位授权单位总数的 60% 。可以说,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 4 养了大量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为适应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形势对研究生教育结构转变的需要,教育部决定从 2009 年开始,除工商管理硕士(MBA) 、公共管理硕士(MPA) 、工程硕士的项目管理方向、公共卫生硕士、体育硕士的竞赛组织方向等管理类专业和少数目前不适宜应届毕业生就读的专业学位外, 其他专业学位均面向应届毕业生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全日制培养。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育将逐渐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 实现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历史性转型和战略性调整。而从专业学位招生和培养模式上,也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两种格局:一是吸引包括应届毕业生在内的考生,参加硕士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采取全日制学习方式,培养实践部门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二是面向广大在职人员, 参加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采取非全日制学习方式,实现在职人员在职深造、终身学习的目的和愿望。从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现实出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大力扶持和积极引导的发展重点。目前,随着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建立健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必然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春天,也必然会在
2017考研整体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