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得到极大改善。 “一产补区”——粮、奶、肉、菜、林,一个都不少。 一产补区”——粮 一个都不少。 新城区所辖农区地处山区,1999 年,市辖区行政区划调整后,新城区加大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力度,围绕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进行 了农业种植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2007 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 亿元,比 1999 年增加 亿元,年均增长 %。粮食总产量由 1999 年的 7022 吨提高到 2006 年的 26183 吨,年均增长 %。2000 年以来,建设了沙梁、塔利等四个高标准奶牛养殖小区。通过建设基地,形成了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 体化的生产经营格局。目前全区已建成奶站 20 多个,奶牛存栏总头数由 2000 年的 1347 头,增加到了 2007 年的 万头,生猪养殖和奶山羊养殖得到较快 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一个养猪专业村,建成了两个专业化大型养猪场,并成立 了呼市第一家养猪协会。以香岛、绿丰苑等农业产业公司为龙头,通过大力发展 蔬菜种植业,形成了一批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蔬菜生产基地。1999 年以 来, 新城区生态治理取得了特别显著的效果。 截至 2007 年累计完成人工造林 万亩,封山育林 万亩,飞播造林 2 万亩。森林覆盖率由 2000 年的 % 提高到现在的 %。 “二产强区”——轻工、能源、机械制造填补空白。 二产强区”——轻工、能源、机械制造填补空白。 轻工 改革开放以来,新城区工业经济快速崛起。到 1990 年,初步形成了机电、纺织服装、新型建材、日用轻工化
化工、包装装璜、印刷、工艺美术、微电子、食 品等 9 个行业体系。20 世纪 90 年头,全区工业经济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为打 造优良工业发展平台, 新城区区委、区政府主动建设鸿盛工业园区。 引入了西远、威尔浪等大型企业,其中蒙哥马利电梯、风力发电设备制造等项目填补了自治区 的空白。目前,新城区工业蓬勃发展,110 国道工业经济带已全面启动,呼和浩 特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已开工建设; 总部结算基地等新兴产业项目 纷纷落地。2007 年,全区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 亿元,比 1978 年增长 倍,年均增长 %。形成了电力、食品、服装、建材等支柱产业, “三产立区”——餐饮服务、商贸流通独占鳌头。 三产立区”——餐饮服务、商贸流通独占鳌头。 餐饮服务 近年来,新城区全力打造了中山东路及新华大街商贸电子金融核心区、兴安 北路汽车贸易带、车站东西街商品批发一条街、东库街建材装饰家居中心、海东 路餐饮一条街等 6 条特色街区,推动了全区电子信息、建材家居、商贸流通等产 业不断发展壮大。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社区服务、信息产业等一批新兴服务业 和现代服务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2007 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 136 亿元, 比 1981 年 (1978—1980 年数据无法找到) 增长 185 倍, 年均增长 %。 2006-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连续 2 年保持全市各旗县区之首。三产比重占到三次产业 结构的 %,成为新城区的立区产业。近年来,新城区加大开发旅游资源力度 全力打造以面铺窑沟、小井沟、哈拉沁沟为主线的大青山“一带三线”生态旅游 产业发展格局,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科教兴区”——科、教、文、卫齐发展,创出品牌。 科教兴区”——科 卫齐发展,创出品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城区逐年增加科技投入实施各类科技安排项目 237 项,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 779 人,先后有 13 家企业被认定为自治区高新技术 企业和自治区民营科技企业。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增加。通过全面 实施教化强区战略,新城区已形成了高等、中等、初等和幼儿教化协调发展的教 育体系。多年来,新城区的中小学校教学质量始终保持全市领先地位,做到了观 念新、师资好、管理优、质量高,受到了自治区、呼市领导和全国 20 多个省市 教化专家、学者的充分确定。被教化部命名为“校本教研基地区”。 20 世纪 90 年头,新城区不断加强文化建设,社区文化、乡镇文化、校内文化和家庭文化初 具规模,形成了多层次、规模化、网络化的群众文化体系,被授予“全国先进文 化区
”荣誉称号。近年来,群众性体育运动在区内渐渐蓬勃发展起来。内蒙古赛 马场、呼和浩特体育场、内蒙古体育馆等大型体育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简介[推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