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伴性遗传
第1页,此课件共49页哦
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哪些明显的平行关系?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也具有相对稳定性。
2、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的。染色体也是成对的。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d表示)
患者基因是显性的(用D表示)
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X X
D D
X X
D d
X X
d d
X Y
D
X Y
d
患者
正常
患者
正常
基因型分析
伴 性 遗 传 之 伴 X 显 性 遗 传
患者
第19页,此课件共49页哦
归纳遗传特点
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分析
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2)具有世代连续性(代代有患者); 3)父病,母女病; 4)患者的双亲中必有一个是患者;
5)女性正常,其父和儿都正常
第20页,此课件共49页哦
(实例:人类红绿色盲症、血友病、果蝇的白眼遗传):(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2)交叉遗传
(3)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
(实例:抗维生素D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2)代代相传
(3)子患母必患,父患女必患
小结:
(实例: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父传子,子传孙,传男不传女
伴性遗传的特点
正反交结果不一致。
性状分离比在两性间不一致。
第21页,此课件共49页哦
二、系谱图中单基因遗传病类型的判断与分析
1.首先确定是否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
所有患者均为男性,无女性患者,则为伴Y染色体遗传。
(1) 无中生有为隐性。(图1)
(2) 有中生无为显性。(图2)
3.再次确定是否是伴X染色体遗传病
(1)隐性遗传病
①生女患病为常隐。(图5)
②女病父子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遗传。(图6、7)
第22页,此课件共49页哦
(2)显性遗传病
①生女正常为常显。(图8)
②男病母女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遗传。(图9、10)
4.下列最有可能反映红绿色盲症的遗传图谱是(注:□○表示正常男女,■●表示患病男女)
第23页,此课件共49页哦
5.若系谱图中无上述特征,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推测
(1)若该病在代与代之间呈连续遗传→
(2)若该病在系谱图中隔代遗传→
第24页,此课件共49页哦
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小李(男)和小芳是一对新婚夫妇,小芳在两岁时就诊断为是血友病患者。如果你是一名医生,他们就血友病的遗传情况和如何优生向你进行遗传咨询,如果可能的话,你建议他们最好生男孩还是生女孩?
--------生女孩
指导人类的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
例题1:
第25页,此课件共49页哦
ZW型性别决定
雄性♂
雌性♀
zz
zw
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26页,此课件共49页哦
亲代
ZBW
ZbZb
×
(芦花雌鸡)
(非芦花雄鸡)
配子
ZB
W
Zb
子代
ZBZb
ZbW
(芦花雄鸡)
(非芦花雌鸡)
第27页,此课件共49页哦
性反转
性反转只是生殖腺及由此引起的表型性征的改变,而染色体组型是不变的。
课本40页."牝鸡司晨",以后却变成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你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鸡是ZW型性别决定,公鸡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ZZ).母鸡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如果一个母鸡性反转成公鸡,这知公鸡和母鸡交配,后代的性别会是怎样?
(1)解释:鸟类在自然或实验的条件下可出现性反转。鸟类雌性生殖腺发育不对称,即只有左侧卵巢发育,并具功能;右侧卵巢保持在原基状态。如果雌鸡左侧卵巢发生病变受到损坏,则右侧未分化的卵巢便转变为睾丸,从而变成能生育的雄鸡,出现“牝鸡司晨”的现象。
(2)性反转只发生在生殖腺性别水平以及由此引起的表型性征的变化,而不涉及染色体性别。所以基因型还是ZW ,所以与正常母鸡交配,产生后代为1 ZZ 2 ZW 1 WW(致死),所以公鸡:母鸡=1:2
第28页,此课件共49页哦
自然状况下
第一轮伴性遗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