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doc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于寨英镇认真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情况报告寨英镇位于松桃苗族自治县城西南部,梵净山东麓,距县城 58公里。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亩,林地面积 万亩。辖 24个村 2 个居委会, 276 个村民组, 7887 户, 35082 人。全镇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素有“寨英古镇”、“锰都”及“中国滚龙艺术之乡”的美誉。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我镇结合自身实际,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惠农的“民心工程”抓好落实,以实施“四在农家”(学在农家、富在农家、美在农家、乐在农家)为载体,全面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认真开展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将我镇的基本做法简要汇报如下,仅供参考:一、寨英镇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做法和取得的成果。 1、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示范带动,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镇党委、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制定规划,结合实际,融合传统观念和科学理念,既讲现代化,又讲民族特色,确保规划的全局性、长远性、合理性。同时推进示范带动工程, 2005 年12月,启动了焦溪村大山脚村民组的新农村示范点建设, 镇政府补助性投入 万元,帮助 71户农户改善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从而积极动员全镇人民群众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2、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努力形成农村经济发展新格局。( 1)、大力实施示范带动工程和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加大农技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农民素质, 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005 年全镇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培训班,参培人数达 4600 人次,输出专业技术人员 722 名,实现粮食总产量 14664 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1810 元。( 2)、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全镇充利用资源,结合实际,发展养殖大户,建立生态养殖小区,以点带面,推行“畜、沼、粮”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 2005 年,全镇成立了养猪协会 1个,建立养殖小区 1个,发展养殖大户 41户,修建沼气池 115 口。加大对畜禽品种改良和科学饲养技术推广,加强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 确保无重大疫病发生,从而推动了全镇生态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2005 年全镇生猪存栏 19089 头,出栏 19068 头,出栏率达 ;大牲畜存栏 3415 头,出栏 568 头,出栏率 ;家禽存栏 32085 羽,山羊存栏 1823 只。同时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展蔬菜、油菜、药村等特色产业,努力促进全镇农村生产发展。( 3)、实施惠农政策,全镇出台了对种植和养殖大户进行奖励扶助的惠农政策, 2005 年全镇共兑现 16户养殖大户 万元,调动了全镇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3、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镇投入 190 余万元启动矿山水土流失治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