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语言学史
第1页,此课件共13页哦
一、生平
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1928年12月7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是研究希伯来语的学者。乔姆斯基于1951年完成硕士论文《希伯来语哦
语言观
乔姆斯基推理说,人脑的初始状态应该包括人类一切语言共同具有的特点,可称为“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或“语言普遍现象”(linguistic universal)。简单的说:“普遍语法就是构成语言学习者的初始状态的一组特性、条件和其他东西,所以是语言知识发展的基础。”(《规则与表达》,69页) 更具体地讲,“普遍语法是一切人类语言必须具有的原则、条件和规则系统,代表了人类语言的最基本东西”,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变的。每一种语言都要符合普遍语法,只能在其他次要方面有所不同。(《对语言的思考》,29页)
第5页,此课件共13页哦
语言观
乔姆斯基认为,普遍现象就是一组特征,一切语言必须从中选择自己的特征。普遍现象有两种:实体普遍现象和形式普遍现象。实体普遍现象指的是描写世界各种语言必须使用的有关音位、句法或语意的范畴。例如,音位学中的区别性特征,句法中的名词短语和动词短语,语意特征中的[人类的]、[物体的]等等。形式普遍现象指语法要满足的抽象条件,也就是抽象的规则。比如:一切语法的句法部分都要包括转换规则的性质,使深层结构的意义表达于表层结构之中。所以,“形式普遍现象就是指出现在语法中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发生联系的途径。”
第6页,此课件共13页哦
语言观
语言学的任务正是要揭示儿童大脑初始状态和内化了的语法规则。正是这样,乔姆斯基宣布语言学是心理学的一部分。就是说研究语言的最终目的是揭示人脑的实质、人的知识的本质和人的本质。
这自然涉及到所谓“柏拉图问题”,即人类知识是如何获得的。乔姆斯基引证了历史上的理性主义哲学家,赫伯特(Herbert)、胡亚特(Huart)、卡德沃斯(Cudworth)、笛卡儿,反复论证人的遗传基因决定了人脑的结构不同于动物,它具有十分发达的认知系统。
第7页,此课件共13页哦
语言观
乔姆斯基的观点曾被人指责为“天生主义”。但是他反驳说,生物界的天生主义很多,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有机体的物质结构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当研究个性、行为规律或认知结构时,人们又常常认为偶然的社会环境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几百万年形成的人脑结构却被认为是任意的、偶然的。其实,人的认知系统比有机体的物质结构更为复杂,更有研究价值。乔姆斯基建议,应该用研究器官结构的方法去研究人类的认知系统。
乔姆斯基发挥了笛卡儿关于“固有结构”的思想以及洪堡特关于“语言能力”的观点,同时反对笛卡儿关于存在着一个精神实体和一个物质实体的二元论观点。他认为,认识系统和语言能力最终是靠人的大脑来实现的。一切语法规则,一切心理运算,最终都要表现为相应的人脑的物质机制。
第8页,此课件共13页哦
语言观
乔姆斯基认为后天经验同样重要。从普遍语法过渡到个别语法需要某种经验的触发:
“经验的触发”
普遍语法(UG)——————————个别语法(PG)
PG=aUG
通过参数a的变化(即儿童出生地的不同,周围的语言不同),可以得出各种具体的语言。
第9页,此课件共13页哦
语言观
这个个别语法就是儿童接触材料之后内化了的语言规则,是下意识的语言知识。乔姆斯基称之为语言能力(competence),以区别于语言运用(performance)。语言能力是指在理想的条件下说话人/听话人所掌握的语言知识;语言运用是对这种知识在适当场合下的具体使用。语言能力是潜含的,只有在语言行为中才能观察得到;语言运用表露在外面,可以直接观察。语言能力是稳定的、长久的;语言运用是多变的、瞬息是。同样的语言能力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表现为不同的语言行为。语言运用永远不会完全反映语言能力,因为说话人受到记忆、情绪、劳累等条件的限制。乔姆斯基的语言运用与索绪尔的言语(parole)基本相同,但是语言能力则与他的语言(langue)有所区别。
第10页,此课件共13页哦
语言观
索绪尔是从社会角度观察问题,把语言看成社会产物,是一个社团所遵循的必要惯例的集合。乔姆斯基从心理学角度看问题,把语言能力看成是人脑的特性之一。索绪尔的语言是静态的,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是动态的,是生成语言过程中的潜在能力。但是,这两位语言学家都同意,语言学研究对象不是言语或是语言运用,而是语言或语言能力。
乔姆斯基认为研究语言能力就是为了建立一种反映语言能力的生成语法。它
第四节语言学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