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等有形资产,而简单忽视掉自己的时间财宝。
50岁的中年人与20岁的年轻人,怎么去衡量他们所拥有资本的多少呢?通常状况下20岁
(三)72岁人的一生
一个人的时间究竟是怎么度过的,每个人一生的时间是怎样被利用的,时间哪里去了?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科学家对人群的时间利用做了科学的探讨,将统计的结果进行汇总,从而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四)效率与效能
人们重视生命,乐于理财,却疏于时间管理。例如,一个人伤风感冒咳嗽了,他会到医院去治疗;一个人丢了200块钱或股票损失2000块,他会很焦急和懊恼;可是假如他无谓耗费了2个小时的时间,奢侈了1个小时,1个小时无所事事,他却不会焦急,因为时间太无形了,如空气,看不见,摸不着。
鲁迅先生说,“时间像海绵里的水,想挤的话,总还是有的”,鲁迅先生本人之所以有宏大的成就,就在于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和工作了,这说明白时间有很大的弹性。
时间管理的三大观念
时间管理有三大观念,第一是时间观念,其次是效率观念,第三是效能观念。对这三大观念的理解和把握,是时间管理的关键。
1.时间观念:1小时与3年的关系
建立时间观念很重要,有了时间观念,才能利用琐碎的时间,才能把点点滴滴的时间珍惜起来。在人们的理解中,3年是一个很大的时间单位,而1小时则是一个常被忽视的时间单位,事实上,假如每天能节约出1个小时,则在人生70年的岁月中,就可以节约出3年的时间,时间观念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2.效率观念:速度能使石头漂起来
所谓效率观念,就是要有速度。石头之所以能漂移在水面上,如《孙子兵法》所言“疾也”,也就是速度很快的缘由。
3.效能观念:始终不偏离终极目标和结果,与人生奋斗方向相吻合
效能的观念就是不仅要衡量速度的快慢,还要考虑其他的因素。中国人习惯以效率衡量事物,而不常论效能,人们经常夸奖一个人做事很有效率,却很少夸这个人特别有效能。
效能的概念,用毛主席的话来说,效率是代表“快”,效能代表“多、快、好、省”,即数量多、速度快、结果好、品质高、成本节约,也就是说,仅仅速度快不行,还要方向正确、结果良好、效果明显、成本又低,所以效能的概念始终不偏离终极目标和结果。在时间管理中,时间的效能和人生的奋斗方向和企业的终极目标要相吻合。
效率与效能的关系如同价格和性价比,效率就好比价格,而效能好比是性价比。效率是指“快”,而效能是指“多、快、好、省”;效率高就是价格便宜,即买这个货物所花的货币数量比较少,效能高是指单位货币内所获得的回报和价值比较大,即当人们去买大宗的物件,例如买电脑、买汽车、买家具的时候,不仅要注意价格因素,更看重性价比因素,不是越便宜越好,而是关注投入的钱和所获得的回报价值凹凸之间的比。同样的,在单位时间内,所获得的产值大小就是效率,而在单位时间内所获得的价值和回报的大小就是效能。
其次讲时间管理的四个发展(下)
时间管理的四个发展历程
时间管理的发展经验了四个阶段,人们从相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到起先进行时间管理,期间也经验了管理方式和管理重点的转移。
1.第一代:时间增加和备忘录
第一个阶段称为时间的单纯增
时间管理学习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