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两岸绿化。江、河、湖等水体水岸绿化率达85%以上。二是道路林网化。沿京广铁路和汉十等7条快速出口
通道、国省干线马路和区乡马路开展造林绿化,加大道路防护林建设,绿化率达85%以上。加强环城森林生态工程的管护。三是农田林网化。根据300—500亩网格标准,主动完善农田林网体系,不断提升农田林网化水平,农田林网绿化限制率85%以上。
(五彰现林水相依,打造湿地之城。%,要做好水生态、水环境和湿地资源爱护工作, 构筑水生态体系。一是中心城区要根据“开发与爱护并重”的原则,按规划逐步建设40个城市湖泊公园,开展截污治污、水系梳理、引水调水、堤岸建设、植被复育、景观营造等工作,营造“一湖一景、一湖一品、一湖一特色”的湖泊景观带;二是主动开展水生态系统的爱护与修复,推动汉阳六湖连通、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着力复原通江湖泊,重建江湖联系;三是远城区要加强自然湿地爱护、复原与合理利用,抢救性划建一批湿地爱护区和湿地公园,公布重点湿地爱护名录,在武汉外环线周边建立环城湿地自然爱护网络。
(六提倡自然和谐,建设生态文化。一是开展生物多样性爱护及野生动植物爱护,加强自然爱护区、风景名胜区及重要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保育爱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优化城市森林结构配置,。严格林地用途管制,坚持森林限额采伐,加强森林防火,依法爱护森林资源。二是加强生态文明宣扬与教化工作。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市民知晓率达90%以上,市民支持率达80%以上。主动开展生态科普教化,建设2处以上生态科普学问教化基地或场所,每年举办各类生态科普活动3次以上。三是动员社会力气,开展造林绿化。广泛开展城市绿地认建、认养、认管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参加绿化活动,建设华蜜林、三八林、青年林、友情林等各类纪念林基地,建立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0%以上。规范爱护城市古树名木,措施到位。
(七建设绿色家园,发展林业产业。一是以武汉农村家园建设行动安排为载体,大力发展绿色庭院经济。实行生态经济型、生态景观型、生态园林型等多种模式开展乡村绿化,完成远城区2087个建制村村湾绿化工程,植树1800万株。二是加大林业
板块基地建设,形成以苗木花卉、无公害茶、绿色水果等为主导的生态产业体系,以及郊区观光、采摘、休闲等多种形式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三是推动公共休闲,让市民共享生态成果。建成区内建设多处以各类城市公园、公共绿地为主的休闲绿地;远城区要建设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区、休闲农庄等各类生态旅游休闲场所,主动发展一批生态休闲专业村,提升森林休闲功能。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细心组织。各区要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制订工作方案,探讨政策措施,大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把城市森林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建设资金纳入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创建富有特色的建设模式和胜利阅历。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把森林城市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签订目标责任状,各区、各部门的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各区、各部门要组织实施森林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建立森林城市建设档案,市政府将组织检查考核。
(三策划项目,社会参加。各区各部门要主动策划大项目,把森林城市创建工程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
武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