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上看了很多的图片,懂得了很多死亡的定义与迹象,那些死者的图象实在是残不忍睹啊。在看过的电视剧里面,警察局里新到的法医第一次望见现场时候都会恶心的吐出来,原本不明白为什么,想不通啊,有那么恐怖吗?现在看了那些图片,才理解了他们的心情。我对法医们更是升起一股钦佩之情!!
记得很久以前看《》时,男主角说了法医学由来的故事,而最终的解答竟是公元1247年中国人宋慈所著的《洗冤集录》。从一个金发碧眼的洋人口中说出中国古代的人物,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感动,那个叫“宋慈”的法医,很自然地成了我的偶像。
后来,我从网上下载了全本的《洗冤集录》,和偶像起先了一段纯精神的沟通,我渐渐读懂了他写的每一个字。略显滞涩的文字背后,是他挣扎但不无望的内心。而从《大宋提刑官》中,我更深化的了解了“法医”这个职业。在南宋,那样一个浮花浪蕊的年头,,他的执著、醒悟与坚决让我为之动容„„他就是为尸体而生的。
假如时空倒转、轮回,能让我和宋慈在某一时刻相遇,我只想问一句:在那个时代,你做“法医”快乐吗?有一句罗马谚语是这样说的,“有证据证明的才是存在的”,可能是现代证据学中“疑罪从无”的原始描述,而在漫长的中国封建时代,始终奉行的是“疑罪从有”的潜规则,冤狱的产生遂成为不行避开。宋慈的思想是靠近现代证据学的思维的,《洗冤集录》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洗冤”就是“还无辜者以清白”,宋慈认为这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种责任无法躲避,因为人命重于天。他撰写《洗冤集录》书的初衷是让有关人员避开因“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和包拯、狄仁杰相比,包、狄都有杀权,有先斩后奏的权力,而宋慈没有。他所拥有的只是一颗坚决、执着的心。可以说,我对法医学的爱好最初便是始于对宋慈这个人的崇拜。
感谢老师给我们上了这门课,使我加深了对法医学的相识。从这门课中,我相识到了现代法医学体系是如此的发达。将来的我或许会成为一名法医,而这门课便是我的启蒙课。
我是学经济的,对医学是没有什么了解的,两个学科之间距离也着实隔得很远。当时我选择这门课主要是因为新奇。医学世界是困难和神奇的,而法医更是其中最神奇的。法医是如何工作的?法医学探讨什么?案件是怎样一步步水落石出?或许等我高校毕业就再也没有机会碰触到这些领域,新奇心催使我选择了这门公选课。
课程中,我看到了造成机械性损伤的各种工具,从刀、剑、锯子、榔头,到冲气钻、切割机,工具一件比一件凶残,案情一件比一件发指。看到那些骇人动目的作案工具,我的心情异样沉重。仇杀、情杀、凶杀,每一个“杀”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因财、因色、因仇,每一个“因”都走向了一条不归之路。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件件残留血迹的冰冷凶器,更不仅仅是一历历凶残的画面,摆在我面前的,是泯灭的人性,是对生命的践踏。或许镜头充溢了血腥,让人感到不适,甚至恐怖。但我以为,恐怖的不是案件照片,恐怖的是那血淋淋的现实。
课程中,我看到人的脆弱。溺死、坠死、缢死、掐死、勒死、憋死等等10多种,专业的词汇我记得不多,但是那是我在一节课当中听到的最多的死法。这让我触动很大,一个人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实在太简单了,而正是它太简单失去让我备感珍惜。看到那些上吊死亡的人微露的舌头,我在慨叹!看到那些溺毙身亡的人那化成手套状的手,我在痛惜!我慨叹,我慨叹为什么每一天都有像他们这样的人这么想不开!我痛惜,我痛惜为什么他们选择最终选择了躲避。
第 7 页
法医学案例分析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