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摘要】互联网不仅给高校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给教师的道德素质修养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网络社会中教师和学生都经受着来自网络不同观念和信息的影响,这对教师的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十分广泛,信息量巨大,汇聚了来自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群所生产的不同文化类别的信息,形成了包揽全球的网络空间。在这样一个空间中,教师个体接触新信息、观念的频率可能要高于现实世界。但是这些新信息和新观念中既包含了有益于人身心健康发展的,也容纳了可能阻碍心理健康的不安定甚至毁灭性因素。同时,网络空间中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平等的世界,权威受到挑战和质疑,如果一名教师经常在网络上获取信息,但是他鉴别并选取适当信息和价值观念不够强,或者意不具备规范自己行为的坚强意志,这名教师就可能被网络上的不良信息腐蚀。大学生作为现代化建设中最大的新生力量正处在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受到一名被网络信息负面影响的教师的教导,可能就会形成不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观念,发展和成长也可能走上歧路。
2、“以学定教”冲击“以教定学”,教师权威受到动摇
信息网络时代,教师和教材已经不再是学生各方面知识的唯一来源了,教科书的篇幅是有限的,单个教师掌握的知识也是有限的,但是互联网等信息时代的工具能提供的知识量和信息量确实几乎无限的。各种搜索引擎、在线论坛、在线教育平台让大学的“教”与“学”可以不用再收到时间、空间和环境的限制。例如:通过现在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在线学台,学生在任何时间点、任何地方,通过一部智能手机就能拥有完美的学习环境,海量的学习资源,且获取的教育资源甚至更加立体化。而反观大学传统教学模式,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能提供的教学内容相对单薄和枯燥,教学形式比较单一,缺乏互动性,无法吸引所有学生的注意。而这些教师如果又缺乏终生学习的理念,不能及时给自己充电,那么他们的知识体系和授课内容就可能远远落在网络时代的后面。
在这种情况下,“以教定学”的传统模式逐步被“以学定教”所替代,教师不再决定教什么、怎么教,而是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师的权威性由学生想学什么和怎么学来决定。在这种“以学定教”的新模式下,教师的权威受到动摇,一些学生就可能不再像过去那样依赖和信任老师的知识性教学,在德育方面,则更可能也质疑老师的权威性,而求助于网络。如果这些学生又不具备甄别来自于网络的信息和观念,那么他们就有可能会被不良的信息和观念腐蚀。
此外,在现在的高校管理模式下,大多数教师除了上课,其它时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很少。在大班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相互之间都不熟悉,老师甚至连学生的名字都不知道。这种学生和任课老师之间的距离导致高校教师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作用有限,即使一名教师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这名教师可能也很难对自己所教的学生产生道德素质修养方面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一名大学生在思想观念方面的形成也主要依赖网络获取的信息。当这些信息有问题时,学生自然也会在思想发展方面走上歧途。
二、“互联网+”时代提升高校教师道德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过程也是教师以自己的人格和品格和学生接触的过程。“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高校教师除了要完成教学科研任务以外,也应该是学生在道德品质及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