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发热的病因诊断与处理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汪良吉教授
2010-09
概述:
凡体温>℃,称发热
发热分类:
急性发热
长期发热
周期性发热
慢性低热
一、急性发热的热型
稽留热(高热,一日内温差<1℃)
弛张热(高热,一日内温差>2℃)
双峰热(一日内两次发热高峰)
间歇热(发热与不发热交替出现)
与典型热型相关的可能病因
热型
常见病因
单次发热
输血及血制品,输液反应,非系统性感染病
双峰热
黑热病、粟粒性结核、混合性疟疾,still病
间日热
间日疟
三日热
三日疟
稽留热
大叶肺炎、伤寒、猩红热、急性心内膜炎
弛张热
上呼吸道感染、败血症、急性风湿热
间歇热
败血症、深部脓肿、腹膜炎
回归热
回归热、布氏杆菌病、鼠咬热、淋巴瘤
二、流行病学史
(一)急性发热的季节性
晚冬与春季:流脑、腮腺炎
夏末秋初: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
夏秋季感染性腹泻:菌痢、霍乱、阿米巴痢
疾、伤寒
(二)与近期旅行史相关的发热病
相关疾病
潜伏期
<2周
2—3周
>3周
疟疾
+
+
肺结核
+
病毒性肝炎
+
伤寒
+
感染性腹泻
+
出血热
+
钩瑞螺旋体
+
布氏杆菌病
+
登革热
+
黑热病
+
(三)病史采集
(1)现病史:
发热的急缓形式
有无畏寒
诱发因素
热型特点与持续时间
伴随症状
(2)既往因素与基础疾病:
吸烟、饮酒、药物应用
静脉药隐、HIV感染
……
三、急性发热相伴症状与体征
(一)发热伴皮疹
躯干分布的斑丘疹
风疹:发热第1日出现,1—4日消退
麻疹:发热后第3—5日出现
伤寒:玫瑰疹出现于病程6日
传单:皮肤斑丘疹伴眼眶红肿
风湿热:斑丘疹伴皮肤充血
手足口病:口腔内小囊泡,手、足丘疹
药物性皮疹
融合性脱屑性皮疹
猩红热:弥漫性鲜红皮疹
川崎病:多形红斑,伴手足红肿、结膜炎
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症
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症
紫癜样皮疹
流脑败血症期
爆发性紫癜
肠道病毒感染
病毒性出血热
急性发热的病因诊断与处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