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设计
一、工艺设计
1、作出流程简图。
2、按生产任务计算换热器的换热量Q。
3、选定载热体,求出载热体的流量。
4、确定冷、热流体的流动途径。
5、计算定性温度,确定流体的
△p=~
△p=~
2、管子总数n的确定。
对于已定的传热面积,当选定管径和管长后便可求所需管子数n,由式
(2-6)进行计算。
(2-6)
式中-传热面积,;
-管子外径,m;
L-每根管子的有效长度,m;
计算所得的管子n进行圆整
3、管程数m的确定。
根据管子数n可算出流体在管内的流速,由式(2-7)计算。
(2-7)
式中 vs-管程流体体积流量,
-管子内径, m;
n-管子数。
若流速与要求的适宜流速相比甚小时,便需采用多管程,管程数m可按式(2-8)进行计算。
m=u/ (2-8)
式中—用管子数n求出的管内流速,m/s;
u-要求的适宜流速,m/s;
式(2-8)中的适宜流速u要根据列管换热器中常用的流速范围进行选定,参见《化工原理》相关内容,一般要求在湍流下工作(高粘度流体除外),与此相对应的Re值,对液体为5×103,气体则为-。
分程时,应使每程的管子数大致相等,生产中常用的管程数为1、2、4、6、四种。
4、管子的排列方式及管间距的确定。
管子在管板上排列的原则是:管子在整个换热器的截面上均匀分布,排列紧凑,结构设计合理,方便制造并适合流体的特性。其排列方式通常为等边三角形与正方形两种,也有采用同心圆排列法和组合排列法。
在一些多程的列管换热器中,一般在程内为正三角形排列,但程与程之间常用正方形排列,这对于隔板的安装是很有利的,此时,整个管板上的排列称为组合排列。
对于多管程的换热器,分程的纵向隔板占据了管板上的一部分面积,实际排管数比理论要少,设计时实际的管数应通过管板布置图而得。
在排列管子时,应先决定好管间距。决定管间距时应先考虑管板的强度和清理管子外表时所需的方法,其大小还与管子在管板上的固定方式有关。大量的实践证明,最小管间距的经验值为:
焊接法
胀接法 ,一般取(~)
管束最外层管子中心距壳体内表面距离不小于。
5、壳体的计算。
列管换热器壳体的内径应等于或稍大于(对于浮头式换热器)管板的直径,可由式(2-9)进行计算。
Di=a(b-1)+2L (2-9)
式中Di-壳体内径,mm;
a-管间距,mm;
b-最外层六边形对角线上的管子数;
L-最外层管子中心到壳体内壁的距离,一般取L=(1~),mm;若对管子分程则Di=f+2L
f值的确定方法:可查表求取,也可用作图法。当已知管子数n和管间距a后开始按正三角形排列,直至排好n根为止,再统计对角线上的管数。
计算出的壳径Di要圆整到容器的标准尺寸系列内。
第三节 列管式换热器机械设计
在化工企业中列管式换热器的类型很多,如板式,套管式,蜗壳式,列管式。其中列管式换热器虽在热效率、紧凑性、金属消耗量等方面均不如板式换热器,但它 却具有结构坚固、可靠程度高、适应性强、材料范围广等特点,因此成为石油、化工生产中,尤其是高温、高压和大型换热器的主要结构形式。
列管式换热器主要有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填函式换热器和U型管式换热器,而其中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由于结构简单,造价低,因此应用最普遍。
列管式换热器机械设计包括:
1、壳体直径的决定和壳体壁厚的计算。
2、换热器封头选择。
3、压力容器法兰选择。
4、管板尺寸确定。
5、管子拉脱力的计算。
6、折流板的选择与计算。
7、温差应力的计算。
8、接管、接管法兰选择及开孔补强等。
9绘制主要零部件图和装配图。
下面分述如下:
一、壳体直径的决定和壳体壁
换热器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