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常见植物病虫害及防治
根据病虫害的性质和种类,将植物病害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病害及生理性病害等。植物虫害包括地下害虫、叶部害虫、枝干害虫和吸汁害虫。
真菌性病害
此类病害的病原是真菌,在植。结合修剪,保持田间的通风透光。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开始用药,药剂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等量式波尔多液等。
〔六〕煤烟病
1.症状 又称煤污病、烟煤病,在花木上发生普遍。常在页面、枝梢上先形成黑色小霉斑,然后连成片,使整个叶面、枝梢上布满黑色霉层。影响植物的外观和光合作用。常见的有柑橘煤烟病、紫薇煤烟病。
2.发病规律 病原在病部或病残体上越冬。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高温多湿、通风透光性差的条件易发生。蚜虫、介壳虫、蝉、白蛾蜡蝉等能分泌密露的害虫发生数量多时,能加重此病的发生程度。
3.防治措施
〔1〕植株密度要合理,不能过密,合理修剪,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性。
〔2〕及时防治能分泌密露的害虫,参照蚜虫、介壳虫的防治。
(3)药剂防治 发病期在结合防治害虫同时可选用以下药剂:10%百菌清乳油200-25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5%代森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等。
〔七〕霜霉病类
1.症状 此病主要为害叶片,典型症状是病叶正面出现不规侧淡黄至淡褐斑,叶背具白色、灰色或紫色霜霉层,如菊花霜霉病等。
2.发病规律 病原在病残体上越冬。春、秋季发病较重,一般在凉爽、多雨、多雾、多露的条件下易发病。
3.防治措施
〔1〕及时清除病残体。
〔2〕注意通风透光和搞好排水。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 25%甲霜灵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陪夜等。
二、细菌性病害
此类病害的的病原为细菌,常见的有:
细菌性软腐病
症状 多发生在茎、叶柄。病部初期产生水迹状斑,并很快组织软腐,植株萎蔫,后期病部发黑,黏滑,并有恶臭味,植株很快死亡。如仙客来细菌性软腐病。
发病规律 病原在病残体或土中越冬。主要靠流水、昆虫或接触传播,在高温高湿、伤口多的情况下易发病。
防治措施
选用无病土或土壤进行消毒。
选用无病苗,移栽时尽量减少伤口。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加强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控施氮肥。保持通风透光,浇水以滴灌为主,尽量减少淋浇。
发病初期喷施300μL/L农用链霉素液或土霉素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青枯病
症状 由于受到细菌侵染根、茎引起维管束的损伤,植株感病后,地上部分表现出叶片突然失水下垂,但在早晚露水重或雾重时植株呈正常状态。根部变褐腐烂,并有臭味。最后整株枯死,但植株颜色仍保持绿色。如大丽花青枯病、菊花青枯病等。
发病规律 病原在病残体或土中越冬。由雨水、水滴传播。高温高湿环境易发病,故在夏季较常见此病。
防治措施
选用、培育无病苗。
进行轮作,换土或土壤消毒。
加强栽培管理 增施磷、钾肥,尽量防止伤口,注意保持通风,控制湿度。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25%青枯灵400-600陪夜、土霉素或链霉素300μL/L液。
拔除病株,并用青枯灵、硫磺粉或硝醇粉进行土壤消毒。
病毒性病害
此类病害的病原为植物性病毒。为整株性病害,常引起寄主花叶、矮化和畸形。较常见的是花叶病。下面对花叶病作简介:
症状 主要表现于叶片上,发病部位出现褪绿,逐渐呈黄、绿相间的斑驳,严重时叶片畸形〔扭曲、线叶〕,植株长势变弱。如菊花花叶病。
发病规律 由病毒汁液或蚜虫等昆虫传毒,在干燥的天气条件有利病害发生。
防治措施
加强检疫,建立无病毒育苗基地,采用无病繁殖材料或无病苗。
及时防治传毒昆虫。防治措施可参考蚜虫的防治。
及时清除病株。
线虫病
此病由线虫的寄主引起。线虫为微小的蠕虫,可寄生在植物的多种器官上。引起的为害状极像病害的症状,故将其称病害。如根结线虫病、松材线虫病,穿孔线虫病等。下面对根结线虫病作简介:
症状 在寄主根上形成大小不等,外表粗糙的瘤状物,线虫则置于瘤内。植株受害后枯死。
发病规律 雌虫产卵于根瘤内或土中,幼虫主要在浅土中活动,进入根部后,其分泌物能刺激根部产生瘤状物。主要通过种苗、肥料、流水和农具等传播。
防治措施
加强检疫。
轮作、选用无病土栽种。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土壤消毒 可选用10%益舒宝颗粒剂、10%克线磷颗粒剂或3%呋喃丹颗粒剂等,每亩施用量3-5kg.
地下害虫
主要是指为害植物的地下部分或近地表部分
常见植物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