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与小脑解剖结构功能
中脑
脑桥
延髓
脑干
脑干腹侧面观
(腹侧面)
脑干外形
延髓呈倒置锥体形,下界在平齐枕骨大孔处续于脊髓,外形与脊髓相似,表面沟裂为脊髓沟裂的延续:延髓上界以腹侧面的横沟与脑桥相所以它是重要的皮质下感觉中枢。
背侧丘脑
背侧丘脑核团
古丘脑
旧丘脑
腹后内侧核(三叉丘系、孤束核味觉纤维)
腹后外侧核(内侧丘系、脊髓丘系)
腹前核、腹中间核、腹后核
中线核、板内核网、网状核
新丘脑
前核、内侧核、外侧核背侧组
腹前核、腹中间核
小脑齿状核、苍白球、黑质
腹后内侧核
腹后外侧核
腹外侧核
腹前核
丘脑前核
背内侧核
背外侧核
后外侧核
枕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正中核
丘脑网状核
板内核
后丘脑
在丘脑后端,包括丘脑枕、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状体。
内侧膝状体是听觉皮质下中枢;
外侧膝状体是视觉皮质下中枢。
外侧膝状体
内侧膝状体
位置 位于背侧丘脑后
端的下方
(三)上丘脑
间脑背侧部与中脑顶盖前区移行部
松果体
缰三角
缰连合
丘脑髓纹
后连合
(四)底丘脑
间脑与中脑过渡区
位于间脑和中脑
被盖的过渡地区
松果体
下丘脑
位于背侧丘脑前下方,组成第三脑室侧壁下半和底壁
主要结构
视交叉 终板
灰结节 漏斗 垂体
乳头体
分区和核团
结节区
漏斗核
下丘脑腹内侧核
下丘脑背内侧核
视上核
室旁核
漏斗核
乳头体核
垂体
视上区
视上核 抗利尿激素
下丘脑前核
室旁核 催产素
乳头体区
乳头体核
下丘脑后核
视前区
视前核
①与边缘系统的联系
②与脑干和脊髓的联系
③与背侧丘脑的联系
乳头丘脑束
④与垂体的联系
室旁垂体束
视上垂体束
结节垂体束
垂体
乳头丘脑束
神经内分泌中枢
皮质下自主神经活动高级中枢(内脏):
调节体温、摄食(外侧区,腹内侧核)、生殖(、水盐平衡(视上核)、内分泌
接受神经通路信息、血液信息
调节情绪(下丘脑近中线两旁的腹内侧区)
调节昼夜节律(视交叉上核)
小 脑
小脑位于大脑枕叶的下方,延髓和脑桥的背面。小脑与延髓、脑桥之间有第4脑室,延髓和脑桥背面的菱形窝即第四脑室的底。小脑上面平坦、下面中间凹陷,两侧隆起。中间缩窄的部分称蚓部,两侧膨隆部称小脑半球。小脑表面有许多平行的沟把小脑分成若干个叶。小脑借3对脚与脑干相连。小脑下脚连延髓,小脑中脚连脑桥,小脑上脚连中脑。
小脑
位于颅后窝
脑桥和延髓
后上方
位 置
小脑中脚
小脑上脚
小脑下脚
右小脑半球
左小脑半球
小脑
小脑蚓 小结 蚓垂 蚓锥体 蚓结节
小脑两侧膨大的部分为小脑半球
小脑中部比较狭窄的部分为小脑蚓
(一)小脑的外形
绒球脚
绒球
小脑分部
小 脑 蚓
左小脑半球
右小脑半球
位置
临床意义
小脑扁桃体
颅内压过高时,小脑扁桃体
可能被挤压而嵌入枕骨大孔
形成小脑扁桃体疝
小脑扁桃体
小脑表面为灰质,称皮质,内部是白质、称小脑髓质,髓质内有灰质团块,称小脑中央核。小脑中央核共4对,最大的1对是齿状核,它接受小脑皮质的纤维,由它发出的纤维组成小脑上脚。
小脑皮质中主要的神经元是梨状神经元,它接受所有传入小脑的冲动。
小脑的内部结构
(二)小脑的内部结构
由深至浅分三层:
(1)颗粒细胞层
(2)梨状细胞层 Purkinje细胞
(3)分子层
髓 体
皮质
顶核
球状核
栓状核
齿状核
髓 体
皮质
顶核
球状核
栓状核
齿状核
球状核、栓状核 属于旧小脑
齿状核 属于新小脑
顶核 属于原小脑
埋藏在小脑髓质内
齿状核
绒球小结叶
前 叶
后 叶
原小脑(前庭小脑)
旧小脑(脊髓小脑)
新小脑(大脑小脑)
形态学分叶
机能分区
小脑
小脑的机能分区
原小脑(前庭小脑)
旧小脑(脊髓小脑)
新小脑(大脑小脑)
新小脑
旧小脑
脑干与小脑解剖结构功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