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1页,此课件共41页哦
第一节 体温的基本概念
一、机体的正常体温及其相对稳定的意义
体 温: 人和高等动物机体都有一定的温度,即体温。
2. 变温动物 :无脊椎动物及低等脊椎动物(爬行、两栖和鱼类)没有完命活动所必需的最低能量代谢,称基础代谢(BM)。其数值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健康状况有关。
(BMR):
机体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散发的热量(KJ/),即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
BMR正常值:=±10%~±15%
>±20%→可能是病态
甲亢:+25%~+80%;甲减:-20%~-40%
发烧:体温每升高1℃,BMR升高13%.
第13页,此课件共41页哦
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肌肉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大是骨骼肌,使产热量增加几倍,占总产热量75-80%. 步行时较安静状态,-20倍。从事繁忙脑力劳动时,通过神经调节,使骨骼肌肌紧张加强,肾上腺分泌激素,产热增加。
表7-3表明不同劳动或运动时的能量代谢率。
表7-3 机体不同状态时
的能量代谢率
───────────────
状态 产热量(KJ/)
───────────────
躺卧
开会
擦窗子
洗衣
扫地
打排球
打篮球
踢足球
持重机枪跃进
───────────────
第14页,此课件共41页哦
人进食后一段时间内(从进食后1h开始,持续7~8h),即使同样处于安静状态,但产热量却比进食前有所增加,这些 “额外” 热量是由进食引起的。
食物能使机体产生“额外” 热量的现象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各种营养物质的食物特殊动力效应不同,进食蛋白质时产热量增加30%,混合性食物增加10%,糖和脂肪增加4~6%。以蛋白质食物增加最多,额外产热最多。
其产生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肝脏处理蛋白分解产物时的额外能量消耗有关。
第15页,此课件共41页哦
(1)人体安静时的能量代谢,在20~30℃的环境中较为稳定。
(2)环境温度超过30℃,能量代谢率增加。30-45℃由于汗腺活动增加,呼吸、循环机能增强,体内化学反应速度加快。
(3)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随着温度的不断下降,机体产生寒战和肌紧张增加以御寒,同时增加能量代谢率。寒战时产热增加4-5倍。
第16页,此课件共41页哦
精神紧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释放增加,产热量显著增加。 甲状腺素能促使细胞氧化代谢增强.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使细胞内氧化反应增强,并使血糖升高,血糖利用增强,使产热量迅速加快.
→垂体前叶分泌促甲状腺素增加 →甲状腺素分泌增多
↓
细胞代谢率增加 →肌紧张加强→寒战
寒冷刺激 产热增加.
→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糖
能量代谢与体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