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主要内容:
文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过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简要介绍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作的背景和缘由。唐朝诗人王维,15岁就离开家乡,两年之后的重阳节,看到家家户户登高游玩、欢庆节日的情景,王维思绪万千。提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借以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明白如话的语句,贴近生活的故事,拉近了学生与诗人的距离,为学生理解诗句、感悟情境、体验情感,作好了铺垫。其次部分则是王维真情流露而写下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三年级语文《绝句》原文学问点
绝句
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岸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岸。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创作背景:
公元762年,爆发“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其次年,叛乱得以平定,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气勃勃,不由自主,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三年级语文重要学问点
原文:
孙中山小时候很喜爱自己的姐姐。当时孙中山的家里很穷,他的姐姐一点儿也不怕吃苦,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空闲时,姐姐就陪孙中山一起玩。孙中山最爱听姐姐唱歌,姐姐也常常唱给他听。
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望见妈妈
语文三年级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