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doc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按考试大纲整理16个大考点)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按考试大纲整理16个大考点)
1/24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按考试大纲整理16个大考点)
页眉内容
中考物理考点总结
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按考试大纲整理16个大考点)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按考试大纲整理16个大考点)
4/24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按考试大纲整理16个大考点)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按考试大纲整理16个大考点)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按考试大纲整理16个大考点)
24/24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按考试大纲整理16个大考点)
页眉内容
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不是错误。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
2·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变速直线运动:运动路线是直线,速度大小改变的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s=vt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3·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或者说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属性,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度。
惯性不是力。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作用,更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力作用。可以说物体具有惯性。
4·二力平衡
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按考试大纲整理16个大考点)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按考试大纲整理16个大考点)
6/24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按考试大纲整理16个大考点)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按考试大纲整理16个大考点)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按考试大纲整理16个大考点)
24/24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按考试大纲整理16个大考点)
页眉内容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二力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与联系: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
: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考点四压强
1·压力与压强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2·液体内部压强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3)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