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表药辛凉解表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34页
*
发散风热药
性能特点:
药性多辛苦而偏寒凉,辛以发散,凉可祛热;
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发汗解表作用较发散风寒药缓和。
适应范围:
。
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34页
*
牛蒡子
药性特点:
味辛苦,性寒,
归肺、胃经。
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34页
*
【功效主治】
功效
主治
疏散风热
外感风热;咽喉肿痛;发热咳嗽
解毒透疹
麻疹透发不畅;风热疹痒
利咽消肿
热毒痈肿;咽痛;痄腮
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34页
*
牛蒡子
【用法用量】 煎服,6~12g。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肠之性略减。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
【处方用名】牛蒡子、大力子、鼠粘子、熟牛蒡、炒牛蒡(炒微焦用)
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34页
*
桑叶 《本经》
[来源]为桑科(Moraceae)植物桑 Morus alba 。
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34页
*
药性
【性味归经】
甘、苦,寒。
归肺、肝经。
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34页
*
【功效主治】 (以清润为特点)
功效
主治
疏散风热
外感风热
清肺润燥
肺热咳嗽、燥热咳嗽
平肝明目
肝阳上亢;目赤肿痛;眩晕
凉血止血
血热吐血
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34页
*
桑叶之配伍
、夏枯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用于风火上攻、肝阳上亢。
:清肺润燥止咳,用于肺燥咳嗽,右脉数大者。
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34页
*
桑叶
【用法用量】 煎服,5~9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桑叶蜜制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
【处方用名】
冬桑叶、霜桑叶(深秋采集者,认为作用较好,洗净、晒干,切碎用。)
蒸桑叶(将桑叶蒸后用,主要用于明目。)
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34页
*
桑叶方剂举例
桑菊饮《温病条辨》:
桑叶、菊花、连翘、薄荷、甘草、杏仁、桔梗、苇根
治风温初起、身热不甚、头痛鼻塞、咳嗽、咯痰不畅等。
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34页
*
菊花 《本经》
[来源]为菊科(Compositae)植物菊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
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34页
*
药性
【性味归经】
辛、甘、苦,微寒。
归肺、肝经。
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34页
*
【功效主治】
功效
主治
疏风清热
感冒风热;温病初起
平肝明目
目赤肿痛;眩晕;肝阳上亢
清热解毒
疮痈肿毒
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34页
*
菊花
【处方用名】
黄菊花、杭菊花(均为黄色之菊花,生用;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作用较好。)
白菊花、甘菊花、滁菊花(均为白色之菊花,生用;平肝作用较好。)
【用法用量】 煎服,5~9g。
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34页
*
菊花【按语】
菊花一药,主要分白菊、黄菊、野菊。
黄、白两菊,都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白菊花味甘、清热力稍弱,长于平肝明目;黄菊花味苦,泄热力较强,常用于疏散风热;野菊花味甚苦,清热解毒的力量很强。
野菊的茎、叶,功用与花相似,无论内服与外敷,都有功效。
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34页
*
蔓荆子 《本经》
[来源]为马鞭草科(Verbenaceae)植物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Cham. 或蔓荆Vitex trifolia
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34页
*
蔓荆子 《本经》
【药性】
辛、苦,微寒。
归膀胱、肝、胃经。
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34页
*
【功效主治】
功效
主治
疏散风热
风热感冒,头昏头痛
清利头目
目赤肿痛,耳鸣耳聋
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34页
*
柴胡 《本经》
[来源]为伞形科(Umberlliferae)植物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scorzonerifolium 。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和“南柴胡”。
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34页
*
柴胡 《本经》
【药性】
苦、辛,微寒。
归肝、胆经。
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34页
*
【功效主治】
功效
主治
和解退热
伤寒邪在少
解表药辛凉解表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