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傣族民间舞蹈
基础训练部分
云南傣族民间舞蹈概述
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德宏两个州以及景谷、景东、孟连、澜沧、江城、元江、新平、金平等地,人口约110多万。中国学者根据镶牙、服饰等特征,将傣族称为“金齿”、“银齿”、“茫蛮”、“白衣”、“绣脚”等。而傣则一直自称为“傣”或“泰”、“老”。傣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它与泰语、老语、掸语更是大同小异。傣族人民在很早以前就有了自己的文字。即:西双版纳的傣渤文,德宏的傣那文,孟连一带的傣绷文,金平傣文,新平傣文。前四种文字都是以印度梵文为基础,并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的特点创造出来的,新平傣文则是以注音为基础创造出来的。
傣族的舞蹈显得格外丰富多彩。孔雀舞、象脚鼓舞、鱼舞、刀舞、蜡条舞、长甲舞等。孔雀舞和象脚鼓舞,是在傣族地区广为流传的舞蹈。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孔雀五彩斑斓,性情温和,是美丽、善良、吉祥、幸福的象征;大象威武雄壮,神圣不可侵犯,是傣族人民自豪感和民族尊严的象征。
傣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
傣族民间舞蹈以膝部柔美的起伏,身体和
手臂丰富多彩的三道弯造型,柔中带刚,动作韵律,小腿的敏捷运用,加上提气、收腹、挺胸和头部、眼神的巧妙配合使其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傣族拱肩训练组合
教学目的:通过组合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掌握傣族的舞姿造型及节奏特点,训练学生的肢体协调运用能力。在由慢至快、由小至大、由简至难的变化中,使学生能逐渐把握不同舞姿造型在不同节奏中的舞姿的性格,以及准确表现舞蹈性格的能力。
教学要求:在基本掌握教学组合内容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完成综合表演性组合及剧目表演。
拱肩组合动作示范
云南傣族民间舞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