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境的调查报告关于环境的调查报告第一篇: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呼伦贝尔环境调查报告 1 基本概况呼伦贝尔市总面积 2 万 km2 , 南部与兴安盟相连, 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为邻, 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 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 由东向西呈规律性分布, 地跨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和干旱草原 3(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首页) 个地带。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组成呼伦贝尔草原植物群落的基本生态性特征。呼伦贝尔市有林地面积 亿亩, 森林覆盖率 49%。呼伦贝尔市探查到的各类矿产达 40 余种, 矿点 370 多处。该市野生植物资源也相当丰富, 共有野生植物 1 400 多种,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达 500 种以上。野生动物品种和数量繁多,受国家保护的一、二、三类野生动物和受自治区保护的野生动物品种有 30 余种,受国家保护的鸟类有 60 多种。 2 主要环境问题及分析 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呼伦贝尔市自开发以来,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最明显表现在土地沙化对草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全市土壤侵蚀面积达 632 万 hm2 , 其中强度侵蚀面积近 615 万 hm2 。坡耕地中有水土流失现象的 1 417 万 hm2 ,中强度水土流失面积近 617 万 hm2 。侵蚀强度在三级以上, 急需治理的耕地面积达 3 418 万 hm2 。土壤养分流失和土层活化现象非常严重。由于林地面积减少,生态屏障作用大大减弱,蓄水防洪能力降低, ,许多河流水量已明显减少。 2. 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呼伦贝尔大草原正在遭受到严重的沙化侵袭, 生态状况正呈严重恶化之势。据最 2 新监测显示, 呼伦贝尔市沙化土地面积 131 万 hm ,同时,还有近 111 万 hm2 的土地具有明显沙化趋势。而且每年扩展的沙化土地呈增长趋势。目前已经形成了 3 条不规则分布的大沙带,面积达 88万 hm2 ,其中流动沙地 4万 hm 2、半固定沙地 6万 hm2 , 另外还有近 300 万 hm2 的潜在沙化区域。沙化危害是多方面的: 一是导致草原植被退化,吞噬草场; 二是严重危及牧民的生产和生活; 三是给铁路、公路的安全运营带来重大隐患; 四是沙尘天气逐渐增多, 沙尘暴频发; 五是降低草原蓄水保土功能, 湿地萎缩。 2. 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呼伦贝尔草原有 4 处较大湿地, 即呼伦湖湿地、辉河湿地、莫尔格勒河湿地和二卡湿地, 以上湿地被称为“呼伦贝尔草原之肾”, 滋润草原, 调节着草原气候, 增加降水量, 遏止草原荒漠化, 对草原生态环境影响很大。湿地的消失有自然变迁的原因, 但更多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由于过度放牧, 很多湿地实际载畜量为理论载畜量的数倍, 草地退化、荒漠化日趋严重, 导致湿地面积急剧缩小、湿地的缩减和破坏, 使湿地生态功能、社会效益得不到正常发挥,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丧失。位于大草原腹部的 4 大湿地由于近些年干旱,海拉尔河水量小,而且干旱周期正在加长,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遭到不同程度破坏, 丰水周期远不能恢复枯水周期所造成的破坏损失,这也是致使湿地萎缩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水环境污染问题呼伦贝尔市水资源总量为 28 亿 m3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 272 亿 m3 ,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的1 %,占全区地表水资源量的 73 %;地下水资总量 1 亿 m3。呼伦贝尔市水资源储量很丰富, 但废水排放量将大幅度增加, 随着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生活污水入河量也将大幅度增加, 地表水主要城镇下游河段污染形势严峻。在枯水期地表水环境容量很小, 大量城镇污水的排入将造成枯水期水质超标。针对呼伦贝尔市工业废水和 cod 排放量最大的行业仍将是造纸行业, 占全市工业废水和 cod 排放量 70% 和 90% 。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量形势十分严峻,废水排放量、 cod 、氨氮排放量都急剧增加。而生活污水各类污染物排放量预计都有所。 工业大气污染趋于严重呼伦贝尔市的煤炭探明储量是辽宁、吉林、黑龙江 3 省总和的 倍。呼伦贝尔市作为重要的能源基地, 丰富的煤炭资源将促进电力行业高速发展,但大气环境污染仍然以煤烟型大气污染为主,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排放量大幅度增加。未来城市生活大气污染物排量增加并不明显,而工业耗煤量及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急剧增加,工业污染源仍然是大气的主要污染排放源。 固体废物逐年增加丰富的矿产资源促进电力行业、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工业产生的固体废物也将迅速增加。预计, 粉煤灰、煤矸石的产生量将分别达到 1 153 万t和 203 万t ,分别占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总量的 79% 和 14% ,
关于环境的调查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