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铁牛》作业设计
平湖街道益民学校:陈建波
这篇课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这是本单元的《捞铁牛》作业设计
平湖街道益民学校:陈建波
这篇课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这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还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捞铁牛的准备工作”和“捞铁牛的过程”两个重点。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积极思考的习惯。此外,根据课文内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也是本课重要的德育目标,因此,我是这样设计本课的作业的: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基础知识
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宋朝( ) 拴住( ) 沉没( ) 船舱( )
辨字组词。
陷( ) 绳( ) 游( )捞( )
限( ) 蝇( ) 淤( )涝( )
3、 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退( ) 重( ) 沉( )紧( )笨重( )出色( )
熟悉( )
4、改变句子的说法,但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水手们把铁牛从淤泥里拔起来拖回岸边。
、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被洪水冲走了。
(基础部分训练的目的主要为夯实基础,检测并巩固学生应知、应会情况,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为下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做出铺垫。)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课文探究
仔细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人们为了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每句不超过5个字)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怀丙和尚做的这些准备工作,都是根据 来设计的,当今社会,这种原理的用途仍很广泛,比如 、 。
万事具备,只等铁牛上岸了。默读课文三、四自然段,填空。
铲( )→ ( )上浮→ 绳子( )→ 铁牛( )
(说明:此题主要是检测巩固学生对课文的认知和理解程度,锻炼学生对语言的概括与提炼能力;并能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理解、运用到生活之中,而不是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
课外延伸(以下三题任选两题完成,也可以全做)
仿照课文第二段的写法,写一个你经常参加的活动,用上“先……然后……再……又……”这些词语。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勤劳智慧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捞铁牛作业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