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手足口病临床治疗
第1页,此课件共37页哦
手口足病在我国的流行
1、我国于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本病.
2、1983年,天津发生Cox 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5-10月间发生了7 000余病例。经过2年低水平散发后,促、心跳加快、血压偏高、血糖增高、肺部出现湿性罗音等。
三、炎症反应 由于血流冲击和细胞内钙聚集造成血管内皮损伤、炎性介质和体内血管活性物资大量释放,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蛋白外渗,肺水肿进一步加重。
第13页,此课件共37页哦
潜伏期:2~7天。
最为常见的疾病类型:
手足口病(HFMD)、疱疹性咽峡炎
临床表现
第14页,此课件共37页哦
最常见的类型
1、HFMD(最常见于CA16,也可见于EV71、CA5、CA9、CA10):
EV71引起的水疱比CA16的水疱小,且丘疹更常见,伴或不伴瘀点瘀斑,躯干或者肢体上常可见弥漫红斑。
2、疱疹性咽峡炎(可见于EV71、CA8、CA10、CA16感染):
突然发热,喉痛,前咽弓、软腭、悬雍垂黏膜上出现丘疹。
第15页,此课件共37页哦
临床分期
手足口病/咽峡炎(第一期)
病毒侵袭
神经系统受累期(第二期)
神经源性反应
自主神经失调、肺、心损害期(第三A期、第三B期)
康复或后遗症(恢复期) 死亡
第16页,此课件共37页哦
手足口病临床分期
第一期
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 主要观察有无重症的前驱症状,有以下危险因素时要考虑住院观察:
<3岁(尤其是6~18个月)
>39 ℃
第17页,此课件共37页哦
手足口病临床分期
第一期
、胸X线片提示肺部纹理增浓、紊乱或有浸润影
(> )、白细胞过高(×109/L)
、皮疹不明显但伴有精神软和或末梢循环差的情况.
第18页,此课件共37页哦
手足口病临床分期
第二期(神经系统受累期)
脑炎:精神软、头痛、呕吐、嗜睡、 高热
脑脊髓炎:四肢抖动、抽搐、迟缓性麻痹急性发作(一个或多个肢体的一群或多群骨骼肌麻痹或瘫痪)
脑膜炎:颈项强直、CSF细胞数增高
第19页,此课件共37页哦
手足口病临床分期
第二期(神经系统受累期)
脑干脑炎:
心率增快或减慢、或窦性心律不齐;
呼吸不规则或暂停;
瞳孔缩小或不对称,光反射迟顿;
血压增高;
体温持续升高、超高热
可因呼吸、心跳骤停迅速死亡
眼垂直震颤、斜视、四肢无力、抽搐是神经系统恶化的表现
第20页,此课件共37页哦
手足口病分期
第三期 肺、心功能衰竭期
第三A期(肺水肿、高血压)
呼吸急促、心动过速、尿潴留、肠麻痹、出冷汗、四肢冰冷、高血压、血糖升高、白细胞升高
在数小时到1天内即将进入心脏衰竭、休克、肺水肿、肺出血即将呼吸衰竭
第三B期(心脏衰竭、低血压期)
心跳进一步加快、心输出量下降,同时心肌收缩功能开始变差、收缩压逐渐下降低于正常下限
第21页,此课件共37页哦
手足口病分期
第四期(恢复期)
患儿心脏功能恢复,不再需要应用升压药物来维持血压时
死亡儿童特点:
1. 大多3岁以下,发生于病后3~5天
~4天出现精神差、体温持续不退、皮肤苍白或紫绀、呼吸急促或不规则、心率加快、部分双肺出现湿性罗音
3. 白细胞升高、血糖明显升高
,以右肺为主并迅速进展未双肺
第22页,此课件共37页哦
严重并发症
中枢受累是EV71感染的严重并发症,包括无菌性脑膜炎,脑干或者小脑脑炎,急性松弛性瘫痪(AFP),一些神经系统感染后遗症。
其中AFP不仅是类似脊髓灰质炎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破坏后造成的,也包括了免疫病理过程等多种机制在内。
而最严重的则是脑干脑炎,主要累及延髓,网状系统,脑桥,中脑结构,患儿表现为肌阵挛、震颤、共济失调、眼球震颤、颅神经瘫痪。
台湾大流行中,入院时高血糖和AFP是神经性肺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提示EV71侵犯CNS,造成自主神经系统紊乱,发生高血糖,继而发生神经性肺水肿和休克。
第23页,此课件共37页哦
脑干脑炎的分级
1998年台湾大流行中,将脑干脑炎分为三度:
I度:(轻度)以广泛肌阵挛、共济失调为特点,患病儿童 100%康复,只有5%有永久后遗症;
II度:以颅神经瘫痪为特点,100%康复,20%后遗症;
III度:以急性心肺衰竭(神经性肺水肿)为特点,80%的患儿死亡,存活者均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第24页,此课件共37
重症手足口病临床治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