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关于油用牡丹的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 2—第一章项目概要一、项目简介 2011 年, 国家卫生部监督局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 经新资源食品评审专家委员会审核,公开批准牡丹籽油等为新资源食品。 2011 年1月 24 日,卫生部的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拟批准牡丹籽油等新资源食品意见的函, 公示期截止到 2月 18日。如今, 牡丹籽油终于修成正果,正式成为我国食用油大军中的一员,牡丹籽油的开发意义非同寻常,它将改变目前我国食用油的消费结构。 2004 年8月, 中国林科院经过分析, 牡丹籽富含人体需要的氨基酸、维生素、多糖和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极具开发价值。 2006 年中国林科院通过对压榨牡丹籽油分析, 这种以牡丹籽仁为原料,经压榨、精制等工艺而成的金黄色透明油状液体,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 92% 以上,其中α- 亚麻酸占 42% ,多项指标超过被称为“液体黄金”的橄榄油。中国林科院化验人员惊叹:“这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目前,经国内油脂权威部门江南大学和中国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多家专业机构测试表明, 牡丹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90% 以上,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亚麻酸含量超过 40% ,是橄榄油的 40 倍。目前,中国食用油市场上传统油依然强势,但是已经新型油占据了高端,“健康”、“绿色”、“非转基因”、“制作工艺”等概念成为争夺市场的又一砝码。除了花生油、大豆油等传统油依然强势外, 橄榄油、玉米胚芽油等新兴健康油品开始占据了高端市场,中国食用油市场呈现群雄逐鹿的局面,牡丹油一旦入市,必然独领风骚。牡丹籽,色黑、皮硬、味苦,不规则圆型,比黄豆稍大。凤丹、紫斑两个牡丹品种,结籽多,生长快,适合药用。在高产试验中牡丹籽曾经达到过亩产 1980 市斤, 目前普通的凤丹一般可以达到亩产 500 — 3—市斤种子,如果对凤丹管理一下,施点肥,再选育一下,一亩地可以产 800 到 1000 市斤花籽。而一亩黄豆的产量也就是 300 来市斤,在出油率相同的情况,牡丹籽的产出率是大豆的三倍,一亩牡丹等于三亩大豆。这还不算牡丹在结籽的同时,还能同时生产丹皮。如果对牡丹花蕊再加以利用,生产牡丹茶和其他保健食品,一亩凤丹的经济效益远远高于大豆和其他经济作物。另外,牡丹是木本植物,多年生,不用像大豆一样年年播种,除了前三年没有产量外,此后几十年里产量一直会很稳定。还有, 牡丹很少发生病虫害, 不用打药, 也不用施化肥, 投入少, 管理简单。如果一个地级市建成十万亩油料牡丹基地,一年能生产 7000 吨牡丹油, 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榨油厂, 如果一个省重点扶持发展到二百万亩油料牡丹基地,就能在一个地方形成产业链,如果国家重点推广到两千万亩油料牡丹,全国人都能吃上牡丹油,该项目产业化前景无限。目前,牡丹籽油项目已经得到了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有关部门正就牡丹籽油项目向国家争取新型油料作物的专项扶持资金。国家去年对南方茶树油项目的专项扶持资金是十六亿元,如果考虑到牡丹作为油料作物的更加辉煌的产业前景,国家对牡丹籽油的扶持力度应该不会小于茶树油项目。二、项目前景长期作为观赏花卉的牡丹竟然是高产油料作物,小小牡丹花籽要在食用油领域掀起一场革命。科学研究证明:凤丹牡丹适应能力强, 除海南岛外,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种,而且特别适合西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甘肃正是它的原产地。** 具有悠久的凤丹种植历史, ** 凤丹已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凤丹, 枝干高大挺拔, 花朵肥硕丰满, 为我国江南系列牡丹, 是我国三大牡丹品种群(中原牡丹、紫斑牡丹、和江南牡丹)中的江南牡丹,具有“气味香浓、肉厚粉足、皮色褐红、表层银星、缝口紧闭、表皮细薄、油润光泽、久贮不变质、久煎不发烂”等特点。因其根皮有镇痛、清凉解热、抗菌消炎、免疫等药用,素与白芍、菊花、茯苓并称为安徽四大名药,亦是全国 34 种名贵药材之一, ** 牡丹主要出产于何湾镇(丫山村、龙山村、西山村、黄山村、铁山村)由于何湾镇地区独特的土壤、喀斯特地貌。所产的牡丹皮被历代医药实践— 4—为药效最好。《中载:“安徽省** 丫山一带所产牡丹皮质量最佳”故称** 牡丹。** 凤丹种植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 1600 年前的西晋时期, 著名的道家人物葛洪在** 丫山种杏炼丹时就曾种植牡丹。到清代,丫山、西山地区已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牡丹皮生产地区,凤丹也成为名贵出口特产。 2006 年4 月,有着 1600 多年的** 凤丹,被国家质监总局列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享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本项目的“油用牡丹规范化栽培”和“牡丹籽油生产工艺”科研成果,已于 2009 年 12月 31 日通过山东省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论是:“油用牡丹品种筛选及规范化栽培技术”达到了; “牡
关于油用牡丹的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