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教案:小树叶回家
设计意图
秋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幼儿感受最深的就是秋风吹起时飞舞的树叶,在秋风中拾落叶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这一简单的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元素:对各种树木、操作
请幼儿按形状将有关树叶放入 “大树 ”中,然后教师进行检查。
(1)认识标记。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圈上的标记。
老师: “篮子里还有小树叶,我们也给它们找个家吧! ”
教师手指四周的圆圈: “你们看,这里还有几个家,什么样的树叶可以住在里面? ” “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
(2)幼儿操作。请幼儿按标记将树叶分别放入圈中,要求幼儿边送边说: “小树叶,我送你回家。 ”在幼儿操作时播放背景音乐。对分类有困难的幼儿,教师可指导他们进行分类;对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可引导他们将同样的树叶放在不同的集合中。
活动讲评
引导幼儿检查是否每片树叶都找到了自己的家,对放错的树叶进行纠正;表扬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并请他给大家示范。
活动延伸
在复习活动和区角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让幼儿进行归类活动,例如各种不同的瓶盖、纽扣、串珠等。开始时,提供单一材料让幼儿按标记归类;在幼儿熟练掌握后,再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按不同标记进行归类活动;最后,让幼儿自己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并匹配标记。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各种树叶、瓶盖、纽扣进行间隔排序、数数等活动。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5页
[教学目标]:
1、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材简析]:例题通过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入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给学生在计算器上按出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再用计算器解决小数加法的实际问题。“试一试”继续通过例4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解决小数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都有去超市购物的经验,购完物,营业员都能借助计算器准确、快速地算出应付的价钱,今天我们也来用计算器解决一些计算问题。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教学例4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谈话:怎样用计算器算出她一共用了多少元?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回答。在全班交流中达成共识:只要把“金额”一栏的数据加起来。
(3)提问:那在计算器上,怎样才能按出买铅笔的钱呢?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按一按,再交流方法。学生的方法可能有:①按照“0”、“·”、“8”、“0”的`次序按键。②先按“·”再按“8”,显示“0·8”,就是买铅笔的钱数。
(4)尝试计算。
(5)集体校对。提问:怎样才能计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的想法可能有:①先记牢这个数,然后再按。②看到零点几的小数,可以直接按小数点和小数部分,这样能节省计算时间。③按好一个数,还要看看显示屏,核对一下。④算完还可以用计算器再算一遍。
2、完成“试一试”
(1)提问:如果李芸付出100元,应找回多少元?请你用计算器算一算。
(2)学生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3)小结:用计算器计算这些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出示课题),确实非常快捷,正确率也高。
[设计意图: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为确保计算的快捷和正确,核对和验算很重要,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使学生获得准确灵活的计算方法。
学生已经有了用计算器计算的基础,因此这个环节以尝试使用、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顺应了学生使用计算器的需要,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机会。]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完成“练一练”
(1)让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在书上记下每题的得数。
(2)交流计算的注意点。在讨论交流中使学生明确:先记牢一个数,然后再按,按好后注意核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完成练习九第6题
(1)提问:你是怎样列式的,结果是多少?
(2)学生各自用计算器计算这四题。
(3)同桌互相出题并借助计算器解答。
3、练习九第8题
(1)理解题意。先让学生观察这张收支情况统计表,说说每栏表示什么含义。
(2)思考:怎样算“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先让学生独自思考,再指名回答。在交流中明确:只要用上月的余额120
小班科学教案:小树叶回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