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研究》 张丽
【摘 要】: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孩子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面对这样“多彩的”作业,孩子会自愿的接受,他们会乐意设计出一张张生动有趣的数学图画、一份份充满童趣和个性的数学作业,数学学 C、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20厘米,它的外表积是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又如:教学“乘法分配律”后,可以设计如下作业,要求学生任选6道以上。
〔1〕 76×68+76×32 〔2〕 57×39+43×39
〔3〕 201×73 〔4〕 25×401
〔5〕 125×88 〔6〕 97×101
〔7〕 327×99+327 〔8〕 58×102-58×2
〔9〕 987×98 〔10〕69×301-69
〔11〕88×117+88×8 〔12〕4896×24
这种“自助餐”式的作业,既针对了学生的实际,又表达了明显的自主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防止作业的单调、枯燥,充分表达“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以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4、探究性作业。
探究性作业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现行教材或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独立自主合作讨论为形式,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进行的作业。学生在探究作业过程中,由于知识背景的不同、生活经验的差异,每位学生对所见所闻都会有不同的所感所思,每位学习伙伴的探究积累就是一种丰富的学习资源。这些独特的学习资源相互交流,就会到达“资源共享”的优化组合效果,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1〕调查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可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数感。如:调查自己家一个季度的用电情况,制作成统计图表,结合电力紧张的现状以及不同时段电价不同的规定提出相应的建议。
〔2〕小课题研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究,不仅能深入理解数学,体验乐趣,而且能自主建构知识。如学习了圆的认识、周长、面积后布置学生开展一个小课题研究《走进圆的世界》。学生通过上网找资料、观察生活中的圆来解释“自然中的圆”、“欣赏人文中的圆”。感受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
5、操作性作业。
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学生长于计算、善于推理、疏于操作,原因在于学生对动手操作和思维发展的关系缺乏深刻认识。经常看见学生画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高时拿个三角板移来移去,不知所措。怎样将动手操作、发挥想象、感受创新、体验美感融为一体?
在学生认识了圆并学会了用圆规画圆后,基于学生运用圆规不太熟悉这一实际情况,我让他们回家做一幅画,要求是:自己设计情境〔主要用圆规〕,尽量多用圆或圆弧来表现情境中的动物、植物、物品及其他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东西。第二天学生的作业让我大开眼界。可爱的雪人,圆溜溜的大眼睛,胖乎乎的四肢、身体;还有一位学生设计的是:蔬菜水果宝宝图,卡通的苹果小姐、胖胖的南瓜大婶……还有的以2008北京奥运为主题,从四个
数学作业分层设计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