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一历史知识点苏教版.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 2 页 共 书省(执行)
(2)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3)影响: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分散皇权独尊;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建,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分割相权
宋初,中书门下作为行政机构。
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中书省
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元朝后期,宰相权势扩大。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改变
1、汉朝
察举制——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2、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
3、隋朝
科举制——隋文帝时分科选拔,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4、唐宋元各朝
继承并完善科举制——增加考试科目,武举,殿试等。
高一历史必修三学问点总结
(一)汉初的黄老之学
1、出现的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业待兴,养精蓄锐政策的须要;吸取秦亡的教训。
2、主要内容:
①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
②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而无不为,主动无为)
3、特点:兼采众家、主动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4、作用: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快速复原元气,但到汉武帝时被新儒学取代。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缘由:汉武帝大一统事业的须要。










背景:(经济)经济发展,国家富强;(思想)黄老之学不适应。
2、新儒学理论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黄老和法家思想。
3、新儒学内容:天人感应学说(基础);君权神授;大一统;施政应以德为主;以刑辅德,人伦道德标准,”王道之纲”。
【注】天人感应思想:一方面是将君主作为象征;一方面制约君主.
4、新儒学的影响:
有利于君主统治和巩固国家统一;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作用。
5、新儒学的特点: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心集权的须要,实质是思想文化_。即宣扬君权神授,又继承和

高一历史知识点苏教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ongzong
  • 文件大小33 KB
  • 时间2022-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