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环路基础知识培训.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12/11/15
撰写人 | 陈峰
科士达
环路基础知识培训
目录
1、零极点概念 3
2、穿越频率、相位裕度、增益裕度的概念 4
3、环路稳定性判据 5
4、反馈环路的小信号分析 6
5、30W反源等效开路,恒定不变的电流在电路中不考虑,得到的电路图如右图所示:
那么VCOMP与+12V之间的传递函数可以得出:G_FB =∆VCOMP∆+12V

注:其中CMR是光耦的光电传输比,
其它
从环路传递函数初步得出的结论:
1)从环路参数来看,输出电压采样的下拉电阻不在环路传递函数中,只是下拉电阻不同时会使得采样电阻的上端电阻参数不同,从而影响环路,因此对于同功率更改不同输出电压时,最好更改采样电阻的下拉电阻,这样环路参数调整比较少。
5、30W反激电源的环路设计
根据30W DCDC电源来设计:
参数条件:
输入电压:20-30v,额定24v
输出电压:12v/, ;最少1A,对应负载12Ω;由于本文中反激小信号模型是建立在CCM模式上的,所以以BCM模式时的负载作为最少负载。
效率:
初级电感量:18uH
初级匝数:8
次级匝数:8
输出滤波电容1:11mΩ/1000uF
共模电感差模分量:20uH
输出滤波电容2: 70 mΩ/470uF
开关频率:65KHZ
电流采样电阻:
占空比Dmax=;
电流型CCM模式反激功率级的小信号模型为:
设计步骤:
1)确定穿越频率
其右半平面零点:
输出差模电感与电容的极点频率:
考虑开关频率:65KHZ,
从上面可以看出:右半平面零点频率较高,对环路的影响可以忽略;
但输出共模电感的差模分量较大,-40dB的极点若与穿越频率之前,则影响稳定性;
这里选择穿越频率:1KHZ
2) 确定功率级的直流增益:
3) 确定功率级最低极点位置,BCM模式时负载的极点位置:

4) 确定在穿越频率处,欲使功率级增益提升到0dB, 补偿放大器应该有的增益;
Fc=1000,在第一个极点以-20dB的斜率衰减,当到达穿越频率时整个增益已衰减X1,为了使系统能在穿越频率时增益为1,也就是0 dB,因此:补偿网络的增益应该为X1-功率级的增益。
补偿网络的增益
5)设计参数
为了考虑普适性,在这里主要是针对R10,C11,C37的参数设计,其它的参数已通过其它的方式已确定。并设定 零点位置Fz=Fc/3=330; FZ=1/2*PI*R10*C37
极点位置Fp=3* Fc=3000 FP=1/2*PI*R10*C11
由于FC<<FP,则分母的根号部分=1,而FC>>Fz, 则分子的根号部分=FC/fz
假设C37>>C11, C11+C37≈ C37; FZ=1/2*PI*R10*C37
CMR=;
A_GFB=A_EA;
R10=164k
取值R10=150K
C37可以根据零点位置=
C11可以根据极点位置=390PF
6、调整环路参数以使系统满足稳定性判据

对于我们30WDCDC电源来说,由于光耦次级的上拉电阻在很多芯片中都内置于IC中,虽然我们的IC需要外置,但是考虑通用性,因此,我们主要通过更改R15,R10,C37,C11来更改其环路;测试其环路后分析其对环路的影响。
参数
相位裕量
增益裕量
穿越频率
改变R10 ;C37=47n, C11=
R15=1K
R10=240K

-

R10=110K

-

R10=70K

-

R10=50K

-
740
总结:增大R10,从环路传递函数来看,是将零极点均前移;从实际测量来看在其它参数不变化的情况下,减少R10,能大幅度提高环路的相位裕量,略减少环路的穿越频率,不影响增益裕量。因此:在相位裕量不够时,增益裕量足够时,调整R10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改变C11;C37=47n,
R10=240k
R15=1K
C11=472

-

C11=572

-
696
C

环路基础知识培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520 KB
  • 时间2022-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