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阶段日语敬语教学方法探索
摘 要 敬语是日语表现的重要组成和教学的重点难点之一。其使用广泛,结构较复杂,内涵丰富。在日语教学中,传统语法讲授形式难以达到明显效果。本文从敬语使用意识导入的观点出发,结合当前教学现状,对初级阶段是公认的重要内容,但多数教材外涉及到的敬语与教学相关的内容却很少。目前使用的各类日语教材当中,对敬语教学内容的介绍基本都是作为知识点出现在语法解说或难点解释中,并没有作为一个单元系统地列出来。由于教材内容、教学课时、专业考级、语言运用环境等因素限制,学生仅能通过老师讲解、书本内容、简单的对话训练等学习某些特定语境下的常见形式,对敬语的内涵仅停留在肤浅层面,难以达到掌握运用的目的。
2 初级日语教材中敬语知识点的分布
以井冈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一年级使用的教材《新编日语》重排本第一册与第二册为例,将敬语知识点大致归纳如表1。
由此可见,初级阶段的敬语学习集中在日语初级阶段的第二学期。第一册中主要学习简体和敬体的区别,以及由授受关系动词引出的敬语动词和敬意概念。第二册后半集中学习敬语分类、主要语法形式以及常用的敬语动词。从两册课本整体来看,对敬意的描述常用的字眼为“恭敬”、“客气”、“郑重”、“有礼貌”等;对敬语使用的对象常用的有“尊长”、“长者”、“上司”、“客人”、“要尊敬的人”、“晚辈”等。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敬语使用大致场合、人际关系以及所需的敬语形式。学生敬语的掌握和运用,不但要求学生自身的理解,更加要求教师在初级阶段的敬语教学中能够吃透教材,正确引导学生对敬语的使用进行思考。敬语学习从来都不是课本上机械的语法形式上的学习,而是通过“场合”“人际关系”“意图”“内容”“形式”展开的一系列灵活连动式的言语行为的表达,其使用意义远比其形式来得更加有内涵。因此,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敬语,在基础阶段引导学生对敬语概念进行思考,是敬语教学的必要前提。
3 初级日语阶段敬语教学方法的探索
学习语言的经过认知、熟知、应用三个阶段,认知阶段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基础,基础打好了事半功倍。在初级阶段日语敬语的学习中,对敬语各概念的理解则是其中的认知阶段。以下将从概念导入、理解先行的观点出发,结合教材提出初级日语阶段可行的敬语教学方法。
第一,从日本人的礼貌意识导入敬意概念。众所周知“日本人很有礼貌”,即日本人总是带有礼貌意识进行交流,其语言中能体现出礼貌意识。初级阶段日语已学的“敬体”、“简体”两个概念,就是礼貌意识形式化的体现。当一个人带着礼貌意识进行交流时,“敬体”是一般常被选择的形式。教师在此可设定简单的师生间、朋友间对话场景,将“敬体”和“简体”进行对比,学生就能较好地把握“敬体”和“简体”所表达的礼貌意识的强弱。当礼貌意识上升,单纯的“敬体”已经无法满足想表达的敬意程度时,则使用敬语来表达。敬意程度必须通过交流主体(说话人和听话人)所处的人际关系、场合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需要学生对日本文化具有一定的理解和把握,这也就是为何敬语是学习难点的原因。
第二,从敬意程度导入敬语概念。如上所述,表达一定程度的敬意时,需使用敬语来表达。那么何为敬语是一个需要详细讲授的重要部分。敬语是表达敬意的语言,具体分为两个部分:(1)形式敬语,即如「いらっしゃる」「申し上げる」「お/ご~に
初级阶段日语敬语教学方法探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