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记者采访与作文3篇.docx


文档分类:外语学习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6 页









“挖地挖出个瓦罐罐”,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就找到了刘永家。刘永原来是一位四年级的小学生。我从他那里了解到,瓦罐罐是他协助爸爸挖地时挖出来的。起先,爸爸一位这个瓦罐罐是个平凡的泥罐子,没什么用,就拿回家放在了院子里。后来,村子里有人说这可能是件文物,是件值钱的宝贝啊!于是,爸爸就做起了发财梦。他偷偷地找到了走私文物的人,想卖一个大价钱。这件事被刘永知道了,他听教师说过,文物属于国家全部,应当交给国家,不能私自出卖,就劝爸爸把瓦罐罐献给县博物馆。可是,爸爸不作声,不说同意也不说不同意。一天,爸爸趁着天色未良,把瓦罐罐装进竹篓,背起来就静静出了村。刘永发觉后,知道爸爸要去卖文物了,就马上追上去。经
过一番说理,最终劝服了爸爸。父子两人高开心兴地把瓦罐罐送到了博物馆。博物馆登报表扬了父子俩。
依据这些事实,我写了一篇新闻《爱护国家文物的好孩子》,登在了报纸上。
我的这篇新闻,是怎样发觉的呢?就是听了“刘永家挖地挖出个瓦罐罐”这句话发觉的。那么,这句话就是这篇新闻的“新闻线索”。有了“新闻线索”,顺藤摸瓜,就能写出新闻来。
其次个例子。
20世纪80年头初,有一位小记者张一弛,在与同学闲聊的时候,听说王允同学的大姑妈要从台湾回来探亲。那时候,海峡两岸相互往来刚刚起先。张一弛想:分别了40多年的亲人得以相聚,这里必须有好新闻。他马上找到了王允,问清晰大姑妈到来的时间。在大姑妈到达王允家的当时,张一弛刚好赶到了王允家,举起相机,拍下了久别重逢的亲人相见时的热情场面,充分表现了海峡两岸同胞渴望统一的迫切愿望。这样的照片在当时非常难得,所以很快就被报社采纳了。










张一弛的这张照片新闻是怎样得到的呢?就是来自闲聊中“大姑妈要从台湾回来探亲”这句话。这句话,就是这张照片新闻的“新闻线索”。有了这条线索,接着追下去,就能发觉好新闻。
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就可以来答复什么是“新闻线索”这个问题了。可以这样答复:新闻线索就是新闻现象的初步显露。请小记者们记住:新闻线索是一种“初步显露”。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打两个譬如。
有人在山里有时发觉了一块铁矿石,于是在这个位置挖下去,结果挖出了一座铁矿。这块“铁矿石”就是这座铁矿的“初步显露”,就是铁矿的线索。
有人在大街上有时闻到了一缕酒香,他追寻着酒香走下去,结果在一个深深陶小巷子里发觉了一家酒厂。这缕“酒香”就是这家酒厂的“初步显露”,就是酒厂的线索。
可见,要发觉铁矿,首先要找到那块“铁矿石”;要找到酒厂,首先要闻到那缕“酒香”。同样,要采访到好新闻,首先就要找到“新闻线索”。










怎样发觉“新闻线索”呢?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小记者们听说过这句话吗?
是的,小记者要想采访到好的新闻,必须要最大限度地调动起自已的视觉功能和听觉功能,时时到处捕获新闻线索。要把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变成一架不停转动的雷达天线,搜寻着一切可能具有新闻价值的线索。你们说;是吗?
那么,怎样通过眼睛和耳朵发觉新闻线索呢?
方法一 留意重大事情的预报
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来举个例子。
北京有一位小记者张帅。有一天,他接到学校大队辅导员的通知,请他去参与区里的“优秀少先队员表彰大会”。他想,既然是优秀队

小记者采访与作文3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杏杏铺
  • 文件大小33 KB
  • 时间2022-03-27
最近更新